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观测儿童正常肾动脉CT图像,得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肾动脉正常值。方法选取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无肾脏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儿童284名,按年龄分为5组,观测肾动脉支数、肾动脉起始位置、肾动脉主干与腹主动脉下夹角、肾动脉起始处内径、副肾动脉数目、副肾动脉起源、副肾动脉入肾部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动脉以单支型最多见;右侧肾动脉高于左侧者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肾动脉起点与腹腔干距离逐渐增加(P〈0.05);肾动脉干与腹主动脉下夹角在不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肾动脉干起始部内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年龄增长,肾动脉干起始部内径增加,不同性别及左、右肾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肾动脉出现率为35.21%(100/284),主要起源于肾动脉(66/134,49.25%)及腹主动脉(62/134,46.27%),经肾上端(98/134,73.13%)及肾下端(28/134,20.90%)入肾。结论本研究初步得到不同年龄儿童肾动脉的相关正常值,有助于诊治儿童肾动脉相关疾病。

  • 标签: 肾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CT资料,结合三维重建,对副肾动脉的共性解剖特征做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泌尿系或全腹增强CT检查,结果报告存在副肾动脉且无肾脏相关疾病的211例成年患者,获取研究对象的CT影像学资料,利用3D-Mimics软件对其进行三维重建。在二维、三维图像上观察、测量副肾动脉发生特征。结果211例研究对象中,共出现副肾动脉297支,67.77%为一支型,97.98%发自腹主动脉,77.44%经肾门入肾。经肾门下方入肾的副肾动脉较经肾门上方者直径粗(P<0.05)。右侧副肾动脉发出时位置与同侧肾动脉发出时位置距离中,走行于下腔静脉腹侧的副肾动脉较走行于背侧长(P<0.05)。结论结合临床精准手术需求对副肾动脉解剖观察、测量的数据,为影像三维重建后目标器官"智能定性、智能定位诊断"的进一步实现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精准医疗 副肾动脉 解剖 人工智能 三维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彩超诊断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与冠心病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归为观察组,然后再选取同时期50例非心血管疾病和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要进行彩超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肾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肾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管腔轻度狭窄发生率为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结论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形成具有密切相关性,可以采用彩超对冠心病以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行常规检查。

  • 标签: 彩超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狭窄 冠心病
  • 简介:1.病史摘要患者男,14岁,发作性头疼伴血压升高1年余。患者入院前1年发作头晕、头疼,伴视物模糊、心慌、恶心、呕吐,到当地县医院就诊,测血压(BP)180/130mmHg,诊断考虑"高血压",予降压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先后联合应用多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仍不达标。在当地曾行主动脉肾动脉造影示双肾动脉主干狭窄,左侧几乎闭塞。期间反复多次行外周血管超声及CT检查未见主动脉及其他分支动脉明显异常。

  • 标签: 大动脉炎 双肾动脉 孤立 降压药物 肾动脉造影 血压升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少见但危重的肾动脉假性动脉瘤(RAP)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报告2019年8月我科诊疗的1例腹腔镜左肾部分切除术后出现RA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对RAP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男,77岁,因"发现左肾占位1个月"入院,术前诊断为"左肾占位:肾癌可能性大"。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示左肾透明细胞癌,包膜完整。术后第8天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超声造影提示左肾RAP,介入下肾动脉造影再次确诊并同时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成功栓塞动脉后患者无再发血尿,顺利出院。结论RAP是肾部分切除术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可疑患者应尽早行超声造影检查,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肾动脉假性动脉瘤 肾部分切除术 超声造影 肾动脉造影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龄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经验。方法2005年至2014年,101例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82例,女19例,平均(81.4±1.7)岁,左主干狭窄(≥70%)76例,<70%者25例,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径(48.2±8.3)cm,心脏射血分数>50%89例,30~50% 12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4例,合并室壁瘤1例,纽约心功能分级I~Ⅱ级56例,Ⅲ~Ⅳ级45例。加拿大心绞痛分级(CCS)I~Ⅲ级99例,Ⅳ级2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3例,术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6例。结果10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3.9±0.8)h,平均桥血管使用(3.0±1.0)根,ICU监护(50.2±46.0)h,呼吸机辅助呼吸(42.9±68.5)h,二次开胸止血6例(5.9%),二次气管插管5例(4.9%),术后持续透析4例(4.0%),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术中3例(2.9%),术后11例(10.9%),围术期心肌梗死2例(2.0%),术后院内死亡8例(7.9%)。中位随访时间6(1~11)年,全因死亡17例(16.8%)。结论尽管高龄、左主干狭窄病变这两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独立高风险因素同时存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围手术期的相关处理仍然是目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 简介:目的分析肾动脉狭窄导致一过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2例因肾动脉狭窄导致难治性高血压、合并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及护理要点。结果所有患者均伴有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在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后3个月,血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消失,7例肾功能不全患者血肌酐降低。强调对此类患者细致的心理护理及介入前后血压、电解质、肾功能密切监测对病情改善至关重要。结论肾动脉狭窄合并一过性肺水肿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效果较好,护理重点是密切观察血压、电解质和肾功能的变化。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一过性肺水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维莫司对大鼠移植肾动脉阻力指数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Fischer-Fischer)、手术组(Fischer-Lewis)及依维莫司处理组(Fischer-Lewis)。构建大鼠肾移植模型,于术后2、4、8周及12周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法检测各组大鼠移植肾动脉阻力指数。收集术后12周大鼠血清及肾脏组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值,过碘酸雪夫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损伤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手术组大鼠血清肌酐[(105.18±8.61) μmol/L]及尿素氮[(29.47±2.99)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5.83±3.95) μmol/L,(7.72±0.67) mmol/L,P均<0.01],依维莫司组大鼠血清肌酐[(59.95±7.26) μmol/L]及尿素氮[(19.61±2.07) mmol/L]均低于手术组(P均<0.01);手术组大鼠可见明显肾脏损伤表现,依维莫司组大鼠肾脏损伤相对较轻。术后2周时手术组(0.70±0.05)及依维莫司组(0.65±0.04)大鼠肾动脉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52±0.05,P均<0.01);术后4~12周,手术组大鼠肾动脉阻力指数逐渐升高,而依维莫司组无明显变化;术后12周时,手术组肾动脉阻力指数(0.75±0.07)明显高于对照组(0.48±0.06,P<0.01);依维莫司组大鼠移植肾动脉阻力指数(0.58±0.05)明显低于手术组(P<0.01)。结论依维莫司对移植肾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可降低移植肾动脉阻力指数。

  • 标签: 肾移植 慢性排斥反应 血管阻力 依维莫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受者接受小儿供肾移植术后发生的移植肾动脉狭窄临床特点、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进行的25例小儿供者整块双肾移植和27例小儿供者单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受者均≥18岁)。结果其中1例双肾移植成人受者(4.0%)和2例单肾移植受者(7.4%)在移植术后13~23个月诊断为移植肾动脉狭窄,高于同期接受成人供肾的成人受者移植肾动脉狭窄率(1.1%)。移植肾动脉狭窄成人受者与非狭窄组比较,其供者年龄更小(P<0.05),但是供者、受者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部位内径1.40~1.63 mm,均为移植肾动脉自供者腹主动脉起始部而非吻合口本身。肾动脉非狭窄段内径2.31~4.93 mm,与相应年龄小儿正常肾动脉一致。3例移植肾动脉狭窄受者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后均得到有效治疗。结论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原因可能与过度剥离肾动脉周围组织,影响其术后继续发育相关。谨慎选择成人受者接受婴儿单供肾,保留肾动脉周围组织可能有助于预防移植肾动脉狭窄。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肾动脉狭窄 整块双肾移植
  • 作者: 郭志良 萨如拉 赵光远 张瑜 曾和松 朱兰 陈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 器官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武汉 43003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供肾给儿童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发展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4年5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89例儿童供肾给儿童肾移植受者随访过程中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中位随访29个月内共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5例(5.6%)。5例儿童供者、受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9个月和11岁,2例为双供肾移植,3例为单供肾移植,肾动脉均采用端侧吻合。诊断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0个月(3~60个月),除1例3岁受者发生时间较早外,余4例均发生在儿童受者肾移植后的快速生长期,身高最大增幅为30 cm。5例中3例有移植部位的再次手术史,包括同侧再次肾移植手术1例和移植肾尿路重建术2例。5例儿童受者均表现为高血压、2例伴血肌酐升高。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移植肾动脉流速>300 cm/s,5例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均示移植肾动脉狭窄,程度50%~95%。结果4例行球囊扩张后2例显著缓解,1例复发后经支架置入好转,1例效果不明显而最终移植肾功能丧失。1例观察6个月后狭窄自行部分缓解而暂未做特殊处理。结论儿童供肾给儿童肾移植术后的移植肾动脉狭窄是一个并不少见的严重并发症,供肾过小和受者的快速生长可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影像学确诊后首选球囊扩张,慎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肾动脉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简单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肾动脉狭窄患者10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肾动脉造影进行检查,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精准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共检出77条狭窄肾动脉,然而对照组患者共检出72条狭窄肾动脉,其误诊率为13.00%,漏诊率为5.00%。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相符率随着血管闭塞程度的不断加深依次呈递增趋势,其完全闭塞组和重度狭窄组为100%符合率。观察组的检查结果显示,重度狭窄组的AC、EDV及PSV都要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同时中度狭窄组的上述指标则要明显搞过轻度狭窄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肾动脉狭窄诊断中能够显著提升诊断中的精准率,其AC、EDV及PSV参数对患者肾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应用价值 肾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治疗损伤性肾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肾外伤或经肾镜取石术后导致损伤性肾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管行肾动脉DSA造影,明确肾血管出血部位、损伤程度和血管形态,再将导管超选择至肾动脉出血分支内,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PVA)微颗粒栓塞,大部分病例出血动脉主干加用金属弹簧圈或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14例患者经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均一次栓塞成功,术后2~3天肉眼血尿变淡,一周后尿液澄清,复查尿常规、肾功能正常,远期追踪所有患者未出现再出血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好适应症,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损伤性肾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发症少,并能保全肾功能或最大限度保存肾功能,尤其在治疗急症损伤性肾出血止血方面更具有优势。

  • 标签: 损伤性 肾出血 超选择 肾血管DSA造影 栓塞术
  • 简介:患者男,64岁。主诉血尿伴尿急:尿频尿痛5h入院。既往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血压140/100mmhg,心率82次/分。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平坦,无肾区叩击痛,无肌紧张及压痛反跳痛。

  • 标签: 肾动脉瘤 血流频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在肾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肾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肾癌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给患者选择性在其肿瘤供血动脉插入导管后,逐步加入相关化疗药物,无不良反应,之后进行栓塞治疗。结果入选治疗的24例肾癌患者,有6例术前在进行化疗栓塞之后直接进行手术切除。剩下的18例患者依据其病情进行介入姑息治疗,进行化疗栓塞后,复查肿瘤缩小,内见碘油沉积,症状减轻。结论肾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于中晚期肾癌患者,有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并且其安全、有效、便捷,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存几率。

  • 标签: 中晚期肾癌 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RDN)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共有2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心衰患者参与该临床研究并完成RDN治疗。研究过程中,主要评估术前及术后6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等参数。结果所有患者并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6月发现RDN可改善LVEF,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降低炎症指标及纤维化指标。结论RDN可安全有效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活动耐量。RDN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或许与降低炎症反应相关。

  • 标签: 肾动脉消融术 心力衰竭 炎症 纤维化
  • 简介:摘要总结1例冠心病行PCI术后并发肾动脉出血的护理经验。提出病情的观察和抢救、用药护理、管道护理、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及健康宣教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 标签: PCI 肾动脉出血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