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性,51岁,因"突发腹痛7h伴稀血便"于2010年2月24日凌晨人院.腹痛呈持续性剧痛并渐加重,伴左季肋部、左腰部疼痛,呕吐3次,排稀血便10余次.有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病史10余年,4年前有脑梗塞史.查体: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心率120~180次/min,律不齐;二尖瓣面容,痛苦貌不能平卧,腹肌软,中腹及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脾区及左肾区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6~8次/min直肠指检指套染血.心电图:心室率快速型房颤.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肾动脉栓塞 同时性 脾动脉 快速型房颤 突发腹痛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TRA)在治疗肾动脉狭窄中的中长期效果。方法:研究采用对照试验设计,研究对象为2020年6月-2023年6月患者40例,通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患者将接受传统的常规治疗,在实验组患者将接受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的血压控制、肾功能改善、复发率、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血压控制、肾功能改善、复发率、生活质量和并发症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因此,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肾动脉狭窄的方法。

  • 标签: 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 肾动脉狭窄治疗 中长期效果
  • 简介:摘要报道1例近肾动脉腹主动脉瘤行预开窗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后,双肾动脉闭塞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行EVAR后1个月突发无尿,CT及DSA显示双侧肾动脉闭塞。急诊行双侧肾动脉血栓碎栓和溶栓治疗,4 d后双肾动脉血流恢复,再置入双侧肾动脉支架。术后随访2年,患者血肌酐和尿量正常。本病例表明,对于预开窗支架EVAR后双肾动脉急性血栓闭塞的患者,行碎栓、溶栓治疗和再次双肾动脉支架置入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动脉 血栓形成 主动脉瘤,腹 血管成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在临床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1。方法对2014年10月~2015年3月本院疑似有肾动脉狭窄的30例患者予以超声造影进行临床诊断,患者在接受超声造影检查之前均予以常规超声检查,观察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肾动脉峰值流速、患者肾内叶间动脉血流加速的时间、收缩早期加速判断肾动脉是否出现了狭窄的症状,将观察到的结果与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患者予以超声造影诊断后2,30条肾动脉显影,其中出现肾动脉狭窄的患者有18例,且采用常规超声诊断为双肾动脉狭窄患者为1例,对其进行超声影响诊断时发现患者肾动脉无异常变化,另外还有1例患者通过常规超声造影检查中发现左肾动脉狭窄,而在超声造影诊断后发现为双肾动脉狭窄。本次研究中,将超声造影诊断与血管造影诊断结果进行详细对比,总结出采用超声造影诊断比常规造影检查结果其吻合程度更高。结论在为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病情诊断时,采用超声造影进行具体的临床诊断,其检查结果比较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并提高患者肾动脉狭窄的血流显示效果,因此,采用超声造影与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具有一致性,在临床上诊断肾动脉狭窄症状有较高的价值,并获得了非常满意的诊断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超声造影 诊断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82岁。因“心慌、胸闷10年,下肢乏力、疼痛10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7年6月6日入院。1997年诊断“冠心病、房颤”,2003年发生脑梗死,2006年出现双下肢疼痛,动脉造影示双下肢动脉狭窄。后突发左上肢无力,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腋动脉及远端分支血栓形成。

  • 标签: 肾动脉闭塞 腹主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双下肢疼痛 双侧 下肢动脉狭窄
  • 简介:本文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流行病学状况,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狭窄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动脉炎合并肾动脉受累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05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合并和未合并肾动脉受累患者进行比较,应用t检验、Sperman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肾动脉受累组较非肾动脉受累组易出现高血压[76%(16/21)和25%(21/84);χ2=19.291,P<0.01]、晕厥[19%(4/21)和4%(3/84),P=0.028]、头痛[52%(11/21)和25%(21/84);χ2=5.944,P=0.019],颈部疼痛[0(0/21)和26%(22/84),P=0.006]少于非肾动脉受累组。合并肾动脉受累者,肌酐更高[(67±30)mmol/L和(50±14)mmol/L;t=2.436,P=0.023],CD3+[1 299(1 261.5,1 313.45)个/μl和1 531(1 330,1 559.5)个/μl;Z=-3.12,P=0.002]、CD4+[793.6(715,804.32)个/μl和914.88(7 94.3,914.8)个/μl;Z=-2.597,P=0.009]、CD8+[451.09(451.09,489.5)个/μl和552.39(459.75,557.5)个/μl;Z=-3.271,P=0.001]淋巴细胞亚群较低。肾动脉受累组主动脉内径[(33±5)mm和(30±4)mm,t=2.62,P=0.01]、左心房内径[(35±4)mm和(32±4)mm;t=3.065,P=0.003]等大于非肾动脉受累组。肾动脉受累易同时合并腹主动脉(χ2=14.292,P<0.01)、髂总动脉(P=0.005)等受累,而颈总动脉(χ2=3.815,P=0.047)、锁骨下动脉(P=0.022)受累较少。大动脉炎患者肌酐水平与肾动脉受累的发生呈正相关(r=0.282,P=0.004),淋巴细胞亚群数量(CD3、CD4、CD8)与其呈负相关(r=-0.306,P=0.002;r=-0.255,P=0.009;r=-0.321,P=0.001)。结论大动脉炎合并肾动脉受累易出现高血压、晕厥、头痛症状,心、肾功能更差,淋巴细胞亚群较低,易同时合并腹主动脉等血管受累,应尽早评估及治疗。

  • 标签: 大动脉炎 红斑狼疮,系统性 肾动脉
  • 简介:摘要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一种疾病。凡腹主动脉局限或弥漫性膨出,最大横径超过3cm时就称为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自1951年,法国人Dubost首次成功的切除腹主动脉瘤并施以同种异体动脉移植以来,手术就成为腹主动脉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路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3月~12月于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住院伴有血压升高的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52例,按不同的动脉路径分为两组:经桡动脉造影组28例,经股动脉造影组24例,均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即刻同路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比较两组肾动脉造影期间X线光照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共检出肾动脉狭窄8例,肾动脉狭窄总发生率为15.4%。两组的X线光照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桡动脉造影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造影组(85.71%vs.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造影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造影组(3.57%vs.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目前经桡动脉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大量开展的情况下,经同路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以明确肾动脉狭窄程度,具有安全、可行、并发症少的优点,并可通过改进导管长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桡动脉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造影
  • 简介:<正>患者,男性,56岁。2012年11月5日于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移植肾与右侧髂外动脉端侧吻合,术后恢复良好。2013年3月27日来我院行彩超复查时发现移植肾动脉主干收缩期最大流速(Vmax)为73cm/s,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为0.79,叶间动脉Vmax为39cm/s,RI为0.75(略增高),肾盂轻度分离,肾门处无回声,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肾动脉主干 髂外动脉 覆膜支架 移植肾 肾移植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患者血压、排尿的管理,以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 1例椎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的患者,通过充分作好预见性准备,及时发现术前、术中、术后患者血压的变化,把握给药时机,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血管并发症;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床上排尿功能训练,术后及时发现患者有无排尿困难,避免因排尿困难引起患者术后血压升高,导致高灌注。结果:通过良好的管理措施,因发现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对病人损伤小,痛苦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椎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压的管理及术后排尿的管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有力措施,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椎动脉 肾动脉 支架置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肾动脉狭窄(RAS)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RAS动物模型是RAS及其并发症相关研究顺利开展的基础,由于大、小鼠最为常用,本文主要总结制备大、小鼠RAS模型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动物模型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动脉CTA检查在肾癌术前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经肾动脉CTA检查并通过VR、MIP、CPR等重建技术对患侧肾动脉有无变异及肿瘤供血血管进行分析。结果患侧肾动脉变异(多支肾动脉)6例,肾癌并肾旋转不良1例。并能较明确分辨肾癌供血动脉。结论肾动脉CTA检查在肾癌术前检查中的价值较大,不但能为对根治性肾切除提供可靠操作方案,对术前介入治疗价值同样较大。

  • 标签: 肾动脉CTA 肾癌术前检查
  • 简介:移植肾动脉狭窄是肾移植术后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6%,可直接造成移植肾功能丧失。其临床表现以持续性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为显著特征,而高血压持续存在,加重了移植肾微血管的改变,使移植肾供血不足,肾功能减退、恶化,最终导致移植肾丢失。介入治疗因创伤小,治疗效果显著且避免了二次肾移植给患者造成的身心痛苦和巨大的经济负担,

  • 标签: 移植肾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肾移植术后 护理 肾功能丧失 肾功能减退
  • 简介:目的客观评价探讨螺旋CT肾动脉成像在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昌黎县人民医院20例经DSA肾动脉造影确诊的肾动脉狭窄患者的DSA和CTRA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解剖变异、有无狭窄及进行狭窄程度分级。最后将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DSA确诊狭窄血管25支,CTRA均证明狭窄(未见假阴性),符合率100%;CTRA清楚显示3支副肾动脉,但DSA未显示副肾动脉,在CTRA结果提示下选择性造影成功。结论CTRA作为一种相对无创伤性、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可取代DSA作为疑似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肾动脉梗阻/放射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法对于肾动脉狭窄所导致的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肾动脉狭窄性患者,其中,双侧狭窄32例,单侧狭窄68例,,病变血管共104根,狭窄程度超过70%的78根;81例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9例肾动脉球囊扩张术,观察术前、术后一周内血压及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结果100例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患者的肾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为100%;手术前血压(175.01±32.93/138.02±24.60)mmHg(1mmHg=0.133kPa),术后(103.35±23.04/83.13±18.24)mmHg,P<0.05,血压明显下降;其中,治愈68例(68%),好转2例(2%),无效30例(30%),总有效率为70%。口服降压药物品种数手术前平均值为(2.4±1.0)种,手术后(1.5±1.0)种,可见用药品种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的治疗中,介入治疗的手段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手术后患者的血压有明显的下降,同时,服用的降压药品的种数也明显减少。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