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学德育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观。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能够将学生的实际问题及思想问题,完美的统一起来。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在德育内容生活化、道德价值取向多样化趋势的指引下,通过人文关怀增强学生主体意识。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进而有效提升德育假教育效率。

  • 标签: 初中德育 德育教育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 简介: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刻性和有效性,必须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心理疏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意义、一般原则,并就其实践应用提出了四条具体的策略。

  • 标签: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疏导
  • 简介:摘要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政教育视域中具有特殊的内涵,是新形势下高校外延思政教育的重要选择。其是高等院校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和思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增强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是逐步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原动力。以人为本的基础原则,彰显出思政教育心理疏导的有效结合,为高校思政教育理论向实践发展指明道路和方向。通过阐述心理疏导的内涵,分析心理疏导与思政教育间的关联性,进而让更多人认识心理疏导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

  • 标签: 心理疏导 高校思政教育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前的中职道德教育主要采取宣传、说服、奖惩等属于重要的他律式的手段,虽然效果明显,但由此带来的心理遗留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文章认为,掌握中职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从心理现象入手,进行分析综合,采取合适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式进行引导和教育,让中职生真正发自内心地接受和认同道德观念,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将会更有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 标签: 〔〕中职生道德教育心理问
  • 简介:摘要: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 , 应全面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导 ,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开展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寻找心理疏导的切入点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机制构建 ,从而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疏导,是高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实现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本文将会探讨一下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价值,希望能够有所借鉴。

  • 标签: 心理疏导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癌症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护理作用,为提高护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0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随机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对比。结果经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对比,80例晚期癌症患者均确诊患有妇产科急腹症,其中异位妊娠破裂出血者23例,卵巢囊肿及并发症患者19例,妊娠中晚期出现急性阑尾炎性反应状患者9例;5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痊愈出院;治疗过程中误诊病人6例,其中包括3例阑尾脓肿,1例腹部卒中,2例脾破裂,但经过进一步临床确诊后均进行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给予晚期癌症患者采用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实施必要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让他们愉快的度过最后的时光,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

  • 标签: 晚期癌症病人 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学校、家庭对于小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与此同时,学校、家庭也愈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发展。对于小学生而言,除了日常学习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有关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小学生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其自主意识以及性格的成熟度都在随之发展,再加之家庭以及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干扰,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极其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以及反叛行为,出现不服管教的情况,极其容易对学生的后续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为了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以及教师都需要对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教育提高重视,并且要提高对于其日常生活的关注度,以此来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立足于现阶段小学高年级教育的现状,对现阶段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基本特征进行逐一介绍,然后就如何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教育以及心理疏导的问题进行解决。

  • 标签: 小学教育 高年级 叛逆学生 心理疏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应用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病房收治的84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予以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后SAS分数、SDS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后血流动力学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应用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心理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冠心病 健康教育 心理疏导 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3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70例;护理组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分析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结果护理组焦虑评分为(41.2±4.7)分,对照组为(48.7±5.5)分;护理组抑郁评分为(39.7±5.4)分,对照组为(52.7±4.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有效地改善了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理疏导 冠心病伴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50例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干预方式,比较接受两种护理方法的患者接受治疗干预后,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改善程度以及对护理方案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改善程度以及对护理方案的满意认可度比较,观察组相关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孕不育女性的心理因素。方法对心理因素引起的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结论通过对不孕不育心理因素分析及疏导,有效缓解了不孕不育女性的心理压力,解决存在于不孕不育女性心中的心理问题,对于由心理障碍引起的女性不孕不育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不孕不育 心理因素 疏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和心理疏导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到我院进行剖宫产术的136例产妇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止痛药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后疼痛护理和心理疏导,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止痛药使用情况、满意度、24h和72h的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和心理疏导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轻心理压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 疼痛护理 心理疏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讨论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对于肝硬化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和影响。方法在心理干预前和心理干预后采取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排除干扰,调查44例患有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其抑郁原因,对比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抑郁原因问卷分析44例患者的抑郁原因12例(40%)因担心病情恶化,21例(47%)担心医疗费用过多,18例(18%)惧怕疾病痛苦,11例(25%)担心工作会受到影响。13例(30%)担心家庭关系受到影响。分别在心理疏导前后采用GPS量表对患者的抑郁水平进行评估疏导前,4例(9%)患者正常,31例(70%)处于轻度抑郁状态,9例(20%)处于中、重度抑郁状态。心理疏导后后GPS量表调查显示26例(59%)患者心理状态正常,15例(34%)处于轻度抑郁状态,3例(6%)处于中、重度抑郁状态。结论肝硬化病人的心理状况不同程度的受到疾病的消极影响。治疗肝硬化患者,不但要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还要辅以积极的心理疏导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的心理干预,会对治疗产生正面影响。

  • 标签: 肝硬化 心理疏导 问卷调查 GPS
  • 简介:幼儿的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我们无法回避。它其实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战胜它。因此,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幼儿的嫉妒心理非常有必要。

  • 标签: 嫉妒 疏导 幼儿教育
  • 简介:[摘要] 心理健康是毕生的学问,作为班主任,愿一直探索其中的奥秘,努力帮助学生,使其精神世界变得丰盈而美好;也愿学生拥有一颗健康快乐、充满活力的心灵,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

  • 标签: 考生 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 心理疏导
  • 简介:[摘要] 心理健康是毕生的学问,作为班主任,愿一直探索其中的奥秘,努力帮助学生,使其精神世界变得丰盈而美好;也愿学生拥有一颗健康快乐、充满活力的心灵,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

  • 标签: 考生 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 心理疏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艾滋病患者运用心理疏导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选取16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Ⅰ、Ⅱ组各80例,各接受常规护理与心理疏导,3个月后,评估该两种方案的实施情况。结果实施前,两组的HAMA、HAMD量表与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评测结果差异不大,统计学不成立(P>0.05),实施后,Ⅱ组两项量表评测结果相比Ⅰ组均显著降低,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相比Ⅰ组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积极规范的心理疏导,对缓解其负性情绪、增强其免疫功能均非常有帮助,值得加强推广。

  • 标签: 艾滋病 心理疏导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