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感染(IAI)致脓毒症患者程序死亡因子-1(PD-1)在外周血CD4+、CD8+ T细胞和中性粒粒细胞上的表达。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本院普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2例IAI致脓毒症患者,根据确定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的流程分为脓毒症组(n=17)和感染性休克组(n=15),另随机选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组时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24 h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3组研究对象入组时抽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器及FlowJo_V10软件分析PD-1、程序死亡因子配体1 (PD-L1)在健康对照组、脓毒症组、感染性休克组外周血CD4+、CD8+ 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上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感染性休克组CD4+ T细胞PD-1的表达与APACHE-Ⅱ、SOFA的相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感染性休克组患者外周血CD4+、CD8+ T细胞上PD-1表达增加,感染性休克组表达更高(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脓毒症组、感染性休克组患者外周血CD4+、CD8+ T细胞上PD-L1虽均表达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感染性休克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上PD-1、PD-L1均表达增加,感染性休克组患者表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脓毒症组比,感染性休克组患者APACHE-Ⅱ和SOFA评分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性休克组患者CD4+ T细胞PD-1表达与APACHE-Ⅱ和SOFA评分成正相关(r=0.850,P=0.000;r=0. 0.901,P=0.000)。结论PD-1在IAI致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表达增加,且与SOFA评分、APACHE-Ⅱ呈相关,可能可用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作为IAI脓毒症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腹腔感染 脓毒症 程序性死亡因子-1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 简介:摘要通过检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可溶性程序死亡受体配体-1(PD-L1)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共纳入44例CAP患者、54例重症CAP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可溶性PD-L1水平,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各临床参数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重症CAP者血清可溶性PD-L1水平为98.20(57.94,128.90)ng/L,高于CAP者[59.32(33.55,92.58)ng/L]和健康对照者[20.44(12.15,36.20)ng/L](P值均<0.001)。可溶性PD-L与CURB-65评分(r=0.481,P<0.001)、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r=0.442,P<0.001)呈显著正相关。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URB-65评分(HR=2.544,95%CI 1.324~4.889,P=0.005)、PSI评分(HR=1.036,95%CI 1.012~1.061,P=0.004)、可溶性PD-L1水平(HR=1.013,95%CI 1.001~1.026,P=0.041)是C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SI评分(HR=1.042,95%CI 1.012-1.073,P=0.005)、可溶性PD-L1水平(HR=1.011,95%CI 1.002~1.071,P=0.020)是影响C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溶性PD-L1≥98.20 ng/L的CAP患者住院期间生存率显著低于可溶性PD-L1<98.20 ng/L者(P=0.033)。提示成人CAP患者血清可溶性PD-L1水平升高与预后相关,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预后
  • 简介:本文探讨现行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忽视学生主观能动,单纯强调理论教学;忽视操作技能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等,就这些问题结合程序知识的教学方法对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进。

  • 标签: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讲授式教学 实践式教学
  • 简介:美普思科技公司(MIPSTechnologies,Ine.)以及为全球超过20亿部手机提供软件的MyriadGroup,共同推出针对MIPS架构进行优化设计的高性能DalvikTurbo虚拟机(VM)。Myriad的DalvikTurboVM取代了标准AndroidDalvik引擎,可在MIPS—Based设备上将Android应用程序的实际性能提升5倍之多。

  • 标签: MIPS架构 程序性能 科技合作 应用程序 优化设计 虚拟机
  • 简介:摘要近年来,程序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通路作为肿瘤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带来了变革。抗PD-L1抑制剂的疗效与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但是,现阶段各种PD-1/PD-L1抑制剂均有不同的PD-L1表达检测技术。因此,如何高效、准确的检测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L1表达的临床意义、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肺肿瘤 癌,非小细胞 肺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综述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所致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特殊病例。患者为70岁女性,因胃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行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治疗。用药约6个月后因突发昏迷入院,血糖高至60.1 mmol/L,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一步查糖化血红蛋白7.88%,空腹和餐后2 h血清C肽低至0.04 ng/ml,诊断为PD-1抑制剂相关FT1DM,予以补液、胰岛素降糖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患者目前临床症状已改善,长期胰岛素降糖治疗,但血糖波动大。

  • 标签: 糖尿病 暴发性1型糖尿病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列腺癌患者CD4+T细胞T盒子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并探讨对程序死亡因子-1(PD-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比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未进行治疗的初步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和癌旁组织中CD3+PD-1+T细胞的浸润,以及CD3+T细胞T-bet的表达。本研究免疫组化染色收集临床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作为实验组,患者对应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研究涉及的细胞实验以前列腺癌患者血样来源的CD4+T细胞作为实验组,健康志愿者血样来源的CD4+T细胞作为对照组。流式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健康人和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活化3 d后T-bet和PD-1的表达差异。通过基因双调控影响HC和PCa CD4+T细胞的T-bet基因水平并在体外活化增殖3 d后,利用qPCR确定敲低效率;通过流式和Western blot检测PD-1和T-bet的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CD3+PD-1+T细胞浸润明显,且癌组织中浸润CD3+T细胞T-bet表达减少。与健康人的CD4+T细胞比较,前列腺癌患者CD4+T细胞的T-bet表达水平低(35.500±4.041比16.700±2.472,n=4,t=3.968,P<0.01),同时伴随着PD-1的表达明显增高(8.353±0.103比12.440±0.814,n=4,t=4.97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人来源CD4+T细胞T-bet表达水平降低后PD-1的表达明显增加(Western blot:0.027±0.003比0.123±0.015, n=3,t=6.485,P<0.01;流式:8.470±1.288比19.560±1.664, n=3,t=5.27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调前列腺癌患者来源CD4+T细胞T-bet表达至正常水平,检测到PD-1表达被明显抑制(Western blot:0.787±0.023比0.240±0.035,n=3,t=13.090,P<0.01;流式:20.320±3.880比8.013±0.154,n=3,t=3.16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腺癌患者来源CD4+T细胞中T-bet表达缺陷引起细胞膜表面PD-1表达增高,上调PD-1/PD-1配体(PD-L1)通路,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 标签: 前列腺癌 T-bet 程序性死亡因子-1 CD4+T细胞
  • 简介:摘要在霍奇金淋巴瘤(HL)的治疗过程中,改善疗效的同时避免延迟发生不良反应是至关重要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很好的选择。其中,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是治疗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HL)的有效药物,其较高的有效和安全也为联合治疗提供可能。文章就PD-1抑制剂治疗复发难治HL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霍奇金淋巴瘤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复发 难治 免疫疗法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程序护理方案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口腔黏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患者78例(2019.01-2020.12),按照计算机流水分组法,分成甲、乙组,各39例。前者、后者各行常规护理、程序护理方案。比对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B组<A组,护理满意度:B组>A组(P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口腔黏膜炎 程序性护理方案
  • 简介:新加坡中学华文新教材以语文程序知识为单元编写体例,以能力训练为主线,渗透国民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真正做到了从运用语言的角度突出语文的实践。教材教学内容的确定性,及其清晰体现出来的语文、实践特点或为我们探寻和建立语文教学内容确定性较强的语文教材提供了借鉴。

  • 标签: 华文教材 教学内容 策略性知识 能力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联合程序细胞死亡受体1(PD-1)抗体和安罗替尼对晚期去分化脂肪肉瘤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接受化疗联合免疫PD-1抗体和安罗替尼治疗的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2例,女12例,中位发病年龄56岁(31~69岁)。分析其疗效和安全。结果患者均为肿瘤病理简明三级分级方案中G2(中分化)或G3(差分化)的不可切除或转移去分化脂肪肉瘤。一线治疗12例,二线治疗7例,三线及以上治疗5例。中位随访时间7.7个月,客观缓解率为20.8%(5/24),疾病控制率为83.3%(20/24),5例部分缓解,15例疾病稳定,4例进展。24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9个月(95%CI:3.4~16.2个月)。以蒽环类药物、艾立布林或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1/12、2/6和2/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7、7.3和4.4个月。瀑布图显示蒽环类为基础治疗患者更多表现为疾病稳定(9/12),而艾立布林和吉西他滨为基础治疗更多出现缩瘤(3/6和2/6)。常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乏力、纳差、皮疹、皮肤瘙痒、心悸、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压等。结论化疗联合PD-1抗体和安罗替尼治疗晚期去分化脂肪肉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艾立布林和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缩瘤效果更佳。

  • 标签: 脂肪肉瘤 去分化脂肪肉瘤 化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安罗替尼 随访研究
  • 简介:<正>法律保护什么,反对什么,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凡违反我国法律的行为,都要负相应的法律后果,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这种依据法律对违法者采取的惩罚措施,叫做法律制裁。根据违反不同的部门法律应受的制裁,一般可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三类。刑事制裁,就是违反刑法或具有刑法效力的有关法规,构成犯罪,并受到公安、司法机关的依法追究,承担刑事法律规定的责任,受到管制或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或者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 标签: 法律制裁 法律责任 刑事制裁 我国法律 行政制裁 民事制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脑细胞程序坏死和脑组织中90个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PR)后大鼠脑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和心搏骤停组(n=10)。采用窒息法诱导大鼠心搏骤停,并于心搏骤停6 min后开始CPR;Sham组仅常规行气管插管等,未诱导心搏骤停。CPR后3 d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后取血并处死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100B水平,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组织程序坏死细胞,用蛋白芯片检测脑组织90个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以两组蛋白的相对比值≥1.5或≤0.5且P<0.05为差异表达蛋白。结果心搏骤停组有8只大鼠成功复苏,死亡2只,为使样本量匹配,Sham组随机选择8只进行实验。与Sham组比较,心搏骤停组大鼠NDS评分明显降低〔分:63.0(62.5,64.3)比80.0(80.0,80.0),P<0.01〕,血清S100B水平明显升高(ng/L:47.96±10.16比16.56±5.60,P<0.01)。心搏骤停后脑皮质和海马区程序坏死细胞较Sham组多见〔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阳性且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阴性的细胞比例:脑皮质为(15.70±0.32)%比(8.00±0.28)%,海马区为(20.80±1.35)%比(9.00±4.00)%,均P<0.05〕。蛋白芯片检测显示,与Sham组比较,心搏骤停组脑组织炎性相关细胞因子细胞因子诱导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2α/β、CINC-3)、γ-干扰素(IFN-γ)和信号蛋白C -端Src激酶(CSK)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心搏骤停组与Sham组蛋白表达比值:CINC-2 α/β为2.503±0.428,P=0.024;CINC-3为2.369±0.142,P=0.005;IFN-γ为3.149±1.362,P=0.044;CSK为1.887±0.105,P=0.001),神经保护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受体(GFRα-1、GFRα-2)、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受体(GHR)、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以及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10(IL-10)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心搏骤停组与Sham组蛋白表达比值:CNTF为0.341±0.137,P=0.036;GFRα-1为0.461±0.164,P=0.044;GFRα-2为0.447±0.017,P=0.033;GH为0.450±0.136,P=0.024;GHR为0.508±0.128,P=0.022;GM-CSF为0.446±0.130,P=0.035;IL-10为0.502±0.211,P=0.017)。结论程序坏死参与心搏骤停CPR后大鼠脑损伤,脑损伤分子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神经再生障碍和神经细胞存活受损有关。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S100B 程序性坏死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程序死亡受体配体2(PD-L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344例接受手术的HCC患者资料。取HCC组织标本制作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L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PD-L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OS)、无病生存(DFS)情况,并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344例HCC患者PD-L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4%(187/344)。PD-L2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长径>3 cm(χ2=8.20,P<0.01)、组织学分级高有关(χ2=9.46,P<0.05);PD-L2阳性表达组OS和DFS均较PD-L2阴性表达组差(OS:P=0.001;DFS:P=0.015)。PD-L2阳性表达不是OS、DFS独立的不良影响因素(OS:HR=1.321,95% CI 0.955~1.829,P=0.093;DFS:HR=1.209,95% CI 0.990~1.624,P=0.209)。结论PD-L2蛋白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可能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PD-L2不是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癌,肝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益生菌对食物过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孕15 d的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食物过敏模型组和混合益生菌组。幼鼠出生后,首先食物过敏模型组和混合益生菌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食物过敏模型;之后混合益生菌组于出生第21-35天给予益生菌溶液灌胃治疗;对照组采用9 g/L盐水灌胃。末次激发24 h后,制作肠道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制备血涂片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分离血清测定细胞因子及OVA特异性抗体,分离肠系膜淋巴结分析树突状细胞(DCs)和调节T淋巴细胞(Tregs)。采用One-Way ANOVA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3组间数据比较。结果与食物过敏模型组相比,混合益生菌组小鼠腹泻评分显著降低[(2.00±0.71)分比(3.22±0.97分)];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肥大细胞蛋白酶1(MCPT-1)、OVA特异性抗体水平IgE和IgG水平均显著下降[(2.28±1.61)%比(10.99±2.26)%、(413.68±22.81) ng/L比(708.78±27.66) ng/L、(36.64±3.74) ng/L比(46.05±4.95) ng/L、(201.37±65.61) ng/L比(495.22±96.66) ng/L、(31 924.15±1 177.77) ng/L比(36 175.77±618.29) ng/L、(9.10±8.08) ng/L比(19.69±0.84) ng/L、(30.50±8.81) ng/L比(190.32±6.40) ng/L];IL-10水平显著升高[(164.12±3.88) ng/L比(123.90±7.3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8.72、16.07、3.90、7.40、7.95、3.91、44.00、7.76,均P<0.01)。与食物过敏模型组相比,混合益生菌组肠系膜淋巴结中CD103+DCs及CD103+CD80-CD40-DCs表面的程序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D-L1)水平显著升高[(75.59±0.45)%比(45.60±4.73)%、(67.56±1.87)%比(37.12±6.07)%];Tregs在CD4+T淋巴细胞中的比例显著升高[(8.24±0.69)%比(6.20±0.66)%];Tregs表面程序细胞死亡分子1(PD-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1.25±3.12)%比(4.08±2.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8、4.48、3.63、3.71,均P<0.01)。结论混合益生菌可改善幼鼠的食物过敏症状,降低炎症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D-1/PD-L1通路调节Tregs的产生发挥作用。

  • 标签: 食物过敏 益生菌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 卵清蛋白 幼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铂对胃癌SGC-7901细胞程序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及淋巴细胞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胃癌SGC-7901细胞用不同浓度顺铂(0、0.5、1.0、2.0和4.0 mg/L)处理,MTT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SGC-7901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情况。将顺铂预处理前后的SGC-7901细胞与活化的淋巴细胞进行共孵育,共分为三组:A组为单独淋巴细胞;B组为未经顺铂处理的SGC-7901与淋巴细胞共孵育;C组为经顺铂处理的SGC-7901与淋巴细胞共孵育。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分组中CD4+和CD8+T细胞的凋亡情况;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法计算SGC-7901细胞的溶解率。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顺铂处理SGC-7901细胞48 h后,顺铂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效应呈浓度依赖(F=128.35,P<0.05);SGC-7901细胞分别经0、0.5、1.0、2.0和4.0 mg/L顺铂处理后,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均上调,且超过1.0 mg/L顺铂处理又开始下降(F=477.79,P<0.05);顺铂处理SGC-7901细胞后与淋巴细胞共孵育,可增加CD4+和CD8+ T细胞的凋亡率(F=524.98、122.47,P<0.05);效应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靶SGC-7901细胞共孵育时,顺铂可介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即有ADCC效应,且顺铂可减弱该杀伤活性(t=15.961,P<0.05)。结论顺铂可能通过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PD-L1的表达,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减弱胃癌细胞的死亡。

  • 标签: 顺铂 胃肿瘤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SGC-7901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七氟烷对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坏死的影响及其与兰尼碱受体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胎鼠的海马神经元,培养7 d时,以5×105个/ml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孔(100 μl/孔)或培养瓶(3 ml/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七氟烷组(S组)和兰尼碱受体拮抗剂组(R组)。C组常规培养,R组加入兰尼碱受体拮抗剂丹曲林,终浓度为3 μmol/L,30 min后将S组和R组细胞放置于含2%七氟烷的培养箱中,37 ℃培养5 h。收集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兰尼碱受体和磷酸化人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p-MLKL)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的表达,计算程序坏死率。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R组神经元[Ca2+]i升高,兰尼碱受体和p-MLKL表达上调,程序坏死率升高(P<0.05);与S组比较,R组神经元[Ca2+]i降低,兰尼碱受体和p-MLKL表达下调,程序坏死率降低(P<0.05)。C组神经元形态未见明显异常,S组神经元胞体皱缩,突起断裂及突起间网络稀疏;R组神经元胞体圆润,形态接近正常。结论七氟烷可导致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坏死,其机制与其上调兰尼碱受体表达,导致钙超载有关。

  • 标签: 麻醉药,吸入 海马 神经元 坏死 兰尼碱受体钙释放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有效、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31例巨块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块最长径10.1~18.8(14.2±2.3)cm。根据治疗方法分为TACE组(n=18)和联合组(TACE术后1周开始给予第1次200 mg PD1抑制剂治疗,每21天给药1次,n=13)。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控制有效率(DCR),以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OS)及肿瘤无进展时间(PFS)。结果联合组的DCR(53.8%,7/13)高于TACE组(22.2%,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P=0.04)。联合组的中位PFS(5.0个月)较TACE组(3.0个月)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39,P=0.04),联合组中位OS(15.0个月)较TACE组(9.0个月)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51,P=0.02)。结论PD1抑制剂可有效提高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患者疗效,PD1抑制剂联合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肝肿瘤 化学栓塞,治疗性 PD1抑制剂 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