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中J波出现后6~12个月是否发生室心律失常尤其恶性室心动过速。方法从113例Af住院患者中选择12例伴有J波心电图(ECG)和临床资料,追踪分析其后6~12个月期间的ECG。结果3例J波伴偶发“RonT”室期前收缩(PVS)或多源、多发PVS;2例J波消失,PVS呈二联律;7例未见PVS。全部病人无室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发生。结论并非所有的J波都能发生室心律失常。

  • 标签: J波 室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21世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房颤患病率约0.77%,房颤患者约有800万例.有效的房颤管理模式也亟待摸索,房颤的预防、诊治等工作迫在眉睫.近年来,国外陆续有中心建立了一体化的房颤综合管理项目,依据治疗指南,为房颤患者提供系统化管理.房颤综合管理项目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房颤患者提供便捷诊疗通道的机构,是综合管理的重要载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0例心房颤动的f波,心室率,RR间距的变化a范围及QRS形态。结果f波的粗细形态有助于转复的窦性心律成功率的高低;房颤时发生宽大畸形的QRS波,可以鉴别是室上性搏动伴有室内差异传导或是心室的异位搏动;连续成串发生时,判断是室上性或是室心率过速,根据心室律快慢诊断房颤的性质。结论心电图检查诊断心房颤动准确率高,应当重视心房颤动心电图的心电现象,发挥其诊断和治疗决策中的重要价值。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电图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高龄老年人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方法:2020年7月-2021年9月,选取干休所收治的20例高龄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研究,获取患者的各项资料,并进行会汇总统计。结果:20例高龄心房颤动患者中以男性为主,病程以5-10年为主、疾病类型以慢性房颤为主、合并症以心房扩大为主、不适症状以胸闷及心悸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并发症脑卒中事件概率是40.00%,研究期间死亡概率是20.00%。结论:明确高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征,可辅助临床制定科学治疗方案,提升疾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 标签: 心房颤动 高龄老年人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陕西关中地区县级医院瓣膜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查询住院电子病历和门诊存档病历,采用临床资料分析、电话随访+面对面随访、问卷调查的方式,筛选出2019年1~12月于陕西关中地区8家县级医院心内科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房颤患者,分析中高危栓塞风险患者的抗凝治疗现况、华法林和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长期抗凝治疗依从及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心内科医生房颤患者的栓塞风险评估、抗凝药物选择、栓塞风险及抗凝获益宣教情况。结果共纳入房颤患者4 577例,平均年龄(67.9±10.1)岁,其中男性2 793例,女性1 784例,门诊患者1 968例,住院患者2 609例。采用CHA2DS2-VASc评分,门诊抗凝治疗率为14.9%,住院抗凝治疗率为44.9%。华法林抗凝治疗1年依从良好、一般、较差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4.0%、26.7%、49.3%;NOACs抗凝治疗1年依从良好、一般、较差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2.7%、25.2%、42.1%。影响患者抗凝治疗依从的主要因素:频繁监测凝血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难以保持目标水平、过于担忧出血风险、经济因素、患者对可能面临的卒中风险认识不足、基层医生未告知或强调抗凝治疗的必要和重要。结论陕西关中地区县级医院瓣膜房颤患者抗凝率低、依从差、抗凝治疗不规范、健康宣教不足,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 标签: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与螺内酯联合治疗瓣膜病阵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将110例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联合组,各55例,2组都服用胺碘酮,第1周600mg/d,第2周减为400mg/d,第3周减为200mg/d,然后200mg/d维持,联合组加用螺内酯20mg/d,观察2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安全。结果治疗期间有3例退出研究,治疗6个月后2组左心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2个月后联合组的左心房内径为(35.61±1.78)mm,小于胺碘酮组[(37.23±1.58)mm](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胺碘酮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94.32%、87.65%,低于联合组93.86%、84.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12个月后联合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85.32%显著大于胺碘酮组72.18%(P〈0.05)。结论胺碘酮与螺内酯联合治疗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 标签: 心房颤动 非瓣膜病 胺碘酮 螺内酯 窦性心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治疗瓣膜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时联合应用利伐沙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疗效。方法 在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选出瓣膜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62例,根据抽签法均分成2组。其对照组用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利伐沙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然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100.00%)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6.45%)低于对照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瓣膜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时联合应用利伐沙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利伐沙班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瓣膜心房颤动脑栓塞的疗效。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瓣膜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脑栓塞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利伐沙班
  • 简介:目的分析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11年5月,124例患者接受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性36例,女性88例,年龄29-69岁,房颤时间1-12年,左心房直径为43-82(57.48±15.14)mm。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先行双极射频消融手术,124例患者中同期接受二尖瓣置换103例、双瓣膜置换21例。另外,同期血栓清除术17例、三尖瓣成型41例(包括16例使用成型环),术毕均置人心外膜临时起搏器。记录术前,手术当日,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心电图。结果返监护室后窦性心律113例(91.13%),交界心律7例(5.64%),房颤4例(3.23%)。手术死亡1例(0.8%),123例痊愈出院。出院时窦性心律105例(85.37%),交界心律4例(3.25%),房扑4例(3.25%),房颤10例(8.13%)。术后6个月内常规口服胺碘酮200mg,1次/d。术后6个月后窦性心律转为房颤1例,房颤转为窦性心律4例,房扑转为窦性心律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结论瓣膜置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房颤,操作简单、安全,早期疗效好。

  • 标签: 心房颤动 改良迷宫手术 双极射频消融术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同期施行双极射频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安全及效果。方法: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施行双极射频迷宫手术10例入治疗组,同期随机的10例瓣膜置换术合并房颤患者入对照组,回顾分析和随访,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PB(体外循环)时间、超声心动图等各项指标,评价射频消融手术的安全及效果。结果:全组病例无死亡,超声显示左心房比术前明显缩小,治疗组术后1、3、6个月窦性心律分别为80.0%、90.0%、80.0%,对照组分别为10.0%、10.0%、0%。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同期施行双极射频迷宫手术治疗AF安全有效。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脏外科手术 射频消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并发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绍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除外心脏瓣膜病引起的房颤患者500例,根据有无左心房附壁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62例和血栓组438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浆血小板微粒(PMP)水平,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结果血栓组患者PMP[(4.81±0.64)×105/mL]、hs-CRP[(2.02±0.37)mg/L]、D-D[(1.34±0.16)mg/L]、Fg[(4.38±0.69)g/L]、vWF[(145.31±14.62)ng/mL]均高于血栓组[(3.67±0.58)×105/mL、(1.51±0.24)mg/L、(1.08±0.12)mg/L、(3.46±0.71)g/L、(122.16±12.31)ng/mL](t=14.296、14.487、15.257、9.582、13.523,均P<0.05)。血栓组LAD[(59.02±9.74)mm]高于血栓组[(61.23±9.53)mm](t=4.085,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OR=2.624,95%CI:1.012~1.067,P=0.011)、持续房颤(OR=3.426,95%CI:2.014~5.691,P<0.001)、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CHA2DS2-VASc)(OR=1.702,95%CI:1.357-2.002,P<0.001)、PMP(OR=1.562,95%CI:1.124~1.968,P<0.001)、hs-CRP(OR=1.486,95%CI:1.077~2.043,P=0.013)、D-D(OR=1.765,95%CI:1.126~2.031,P<0.001)、Fg(OR=1.637,95%CI:1.077~2.043,P<0.001)、vWF(OR=1.812,95%CI:1.242~2.238,P<0.001)、LAD(OR=1.094,95%CI:1.043~1.152,P<0.001)为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房颤(OR=3.361,95%CI:1.658~6.543,P<0.001)、CHA2DS2-VASc积分(OR=1.721,95%CI:1.242~2.065,P=0.002)、PMP(OR=1.173,95%CI:1.086~3.981,P=0.016)为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CHA2DS2-VASc积分、PMP及两者联合诊断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95%CI:0.780~0.786,P<0.001)、0.744(95%CI:0.741~0.747,P<0.001)、0.853(95%CI:0.850~0.858,P<0.001)。结论PMP为瓣膜房颤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可协助CHA2DS2-VASc积分提高瓣膜房颤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

  • 标签: 房颤 血小板微粒 左心房 血栓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机械瓣膜替换手术治疗风湿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手术后给予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以78例风湿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机械瓣膜替换手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比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焦虑程度较低,患者睡眠质量更好,出院后生活幸福感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机械瓣膜替换术治疗风湿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护理工作中加强心理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机械瓣膜替换术 风湿性心脏病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低抗凝强度的华法林治疗高龄老年瓣膜永久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形成的安全。方法入选NVAF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高龄老年组40例,年龄≥80岁,平均84.50±4.05岁,老年组40例,年龄60~79岁,平均74.50±4.00岁。两组采用华法林低强度抗凝,目标范围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2.5。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和华法林的安全用量范围。结果INR在1.6~2.5时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华法林维持剂量分别为1.25~3.75mg/d,平均2.86±0.62mg/d和1.88~3.75mg/d,平均2.66±0.12mg/d。INR在安全范围内华法林的用量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出血,高龄老年组与老年组分别发生轻度牙龈出血6例和7例、皮下淤血各3例、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2例和1例,粪便潜血弱阳性3例和2例;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新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结论严密监测INR下调整华法林剂量对高龄老年NVAF患者治疗的安全好。

  • 标签: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 抗凝 华法林 国际标准化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