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动态学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2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动态学堂

薛旭东

绍兴中等专业学校 312000


刚开始成为中职学校的语文老师的那一年,我时常感觉到迷茫,不同于中小学对于语文学科的重视,在中职学校中,语文成为了一门边缘化的学科,学生往往认为自己进入中职学校是为了习得一技之长,专业课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对语文学科从内心上就是采取了消极轻视的态度,这也对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了不小的挑战,于是我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积极总结。发现在中职学校授课的文化课教师既定地认为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往往启而不发,干脆采用“满堂灌”的形式省事,于是我们教师累教,学生厌学,这种心态往往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更是将学生拒之千里之外。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效果也就不尽如人意了。究其原因,最大的问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缺乏生本意识,未看到学生的优点,一叶障目。因此,我认为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做到“以学定教”,让课堂变成学堂,积极扩大语文学习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核心素养内涵,采用活动化教学模式,在语文情境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实现“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动态学堂”。

何为“动态学堂”?它既不同于传统教学那种服务于认知目标完成、学生被动参与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相分离的不完整的活动,也有别于那种为了活动而组织的活动。活动教学意义上的“动”遍及整个教学过程,它强调的是学生主体主动的,有思维积极参与的,观念与行动相统一的,内部和外部并重的,充满改造和创造精神的,能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的整体的、多样的活动。

一、“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动态学堂”的教学实践案例

自古以来,我国教育就重视活动教学,孔夫子强调“听言观行”,荀子注重“行高于知”。先贤们早就意识到知识、思维甚或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实践,即主体自觉参与,全身投入的活动来实现。此外西方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同样重视活动教学。杜威大力提倡“从做中学”和“活动——经验课程”,总之,活动是训练学生能力,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一块沃土。然而,教学活动的选择不是盲目的,不同的教学活动模式,会实现不同的教学效果。

  1. 竞赛互动式

竞赛互动式是以课堂竞赛的形式带动教学,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活动,以游戏闯关的形式,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这种形式的活动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设定竞赛项目时,不是一味的游戏激趣,而是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依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将教学目标和知识点融合进游戏中。比如,在教学应用文写作《广告词》时,我设置了“猜猜我是谁——大家来找茬——我来说说看——看谁写得好”游戏闯关项目,将总结广告词特点和学写广告词的教学目标通过游戏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课堂上,每当学生的表现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和表扬时,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复习字形一课时,可以模拟时下热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赛制,围绕常见字,易错字,常考字等内容出题,进行小组比赛,最后根据书写得分,评出优胜者,给予一定奖励。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摆脱知识点复习时机械背诵的窠臼,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质疑讨论式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质疑是学习的原始动力,解决疑问是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容易出现教师自问自答,学生默不作声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质疑讨论式”的活动化教学,训练学生的动口能力,语文课堂如果少了朗朗读书声,也就不能称其为语文课了,同样,语文课堂如果缺少了同学们的质疑议论激辩,便成了教师“一言堂”,那这堂课必定是死水一潭。

质疑讨论活动的设计是建立在语言揣摩基础上的问题讨论,一方面,教师可抛出两三个问题,形成问题链,通过课堂讨论,逐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对文章提出疑问,所谓“学而不思则惘”,结合学生的疑问来组织教学,减少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师生合作讨论,当堂解决问题,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堂动起来。在讲授《项链》一文时,对于玛蒂尔德任务的赏析,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假如没有丢项链,玛蒂尔德的命运会怎么样?有些学生联想到玛蒂尔德自身性格,有些学生结合当时社会背景。这个时候,教师不要制式化的宣布正确答案,而应该鼓励学生在文中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并在课堂上大胆自由发言,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从而对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塑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模拟体验式

卢梭说“以行求知,体验中学”。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到“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模拟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身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获得能力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观看表演或亲身实践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情感共鸣。

结合职业实践模拟,培养学生应对能力。中职语文不仅姓语也姓职,在强调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性。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学生专业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例如在教学职业模块第四单元的应用文写作《求职信》时,可以模拟人才招聘大会,一部分学生模拟招聘公司考官,另一部分学生模拟求职者,通过课前准备,招聘者明确招聘时需要了解的信息,准备招聘时向应聘者提出的问题等;而应聘者准备应聘时,需要回答的问题,如自我介绍、面试问题的回答等,采用换位模拟了解市场需求,通过学生互评、自评和教师总结评价,予以相应奖励,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语文,将课堂充分还给学生,在实践中完成《求职信》的写作。

二、“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动态学堂”的教学效用

经过亲身的教学实践和听课研讨,我认为相比常规讲授式的教学,活动化教学更受学生欢迎,且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效用如下:

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活动教学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每个学生的自主参与,这就解决了以前常看到的学生上课睡觉问题,这样的课堂学生没有办法睡觉。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2.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活动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往往比较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立足学生实际,通过对教材全方位的解读,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有所思,有所得。

3.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老师在课堂上优化了课堂结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心,继而学生在老师的启发、点拨及引导下认真学习,从而在活动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实现师生关系和谐: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如是说道“如果教育学希望从—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人。”对学生的了解能有效进行师生间的互动,使课堂气氛融洽,自然师生关系和谐。

总而言之,活动学堂的基本目的就是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著名的教育学家叶澜教授说过:“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力还给教师,让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语文活动化教学模式是多样的,教师应具有创新能力和大胆实践的勇气,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进行再创造,创设多元化的活动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变成学堂,让学堂动起来,深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