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研究了解中药对血管内皮的调节以改善内皮的功能,达到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疾病,包括各项化验指标。

  • 标签: 中药 内皮素 调节
  • 简介:摘要通过了解高原地区不同运动负荷下内皮(EndothelinET)的变化,探讨高原地区所适应的运动强度,得出结论适当运动情况下,藏族ET相对减少而汉族ET变化不大,藏族由于长期居住在高原,比汉族更能适应高原环境,适当运动对血液循环有一定益处。

  • 标签: 高原 运动负荷 内皮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ET)的含量变化。方法8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脑梗死组38例和正常组43例,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RIA非平衡法检测患者血浆Hcy、ET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Hcy、ET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y、ET是脑梗死的重要致病因素,针对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血浆Hcy、ET含量的检测,利于高危人群得以早期干预。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内皮素 脑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应用调脂康胶囊治疗32例高脂血症患者与血脂康胶囊组30例对照,临床表明调脂康胶囊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来降低ET及Ang-Ⅱ的生成与释放,从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提示保护内皮细胞可能是调脂康胶囊作用机理之一,为本方广泛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调脂康胶囊 高血脂症 血浆内皮素 血管紧张素Ⅱ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颗粒治疗急性哮喘病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的影响。方法选择哮喘急性发期儿童患者68例,均给予相对应级别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黄芪颗粒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周,疗程前后测肺功能。随诊1年。另设正常对照组,21例均为健康小儿。所有患儿在治疗前、2周后及正常对照组儿童抽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ET。结果肺功能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ET值,两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随访呼吸道感染发作与哮喘发作治疗组比对照组均减低。结论黄芪颗粒配合常规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佳,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黄茂颗粒 支气管哮喘 内皮素 肺功能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前后血浆内皮-1(ET-1)、血管紧张Ⅱ(Ang-Ⅱ)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远隔缺血预处理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实验组(10例,削除不合格者n=8),对照组给予40mmHg无效加压,实验组给予200mmHg有效加压,两组患者均按双上肢1次/d进行缺血预适应治疗。分别在脑梗死后1w且RIPC治疗前、RIPC治疗后1个月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ET-1、Ang-Ⅱ和NO水平。结果两组均有8例纳入后续研究,两组纳入研究患者基线资料及神经系统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ET-1水平为(64.64±7.00)pg/ml,较治疗前(91.64±10.43)pg/ml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ng-Ⅱ水平为(86.51±10.22)pg/ml,较治疗前(97.35±9.27)pg/ml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Ang-Ⅱ水平为(54.40±8.74)pg/ml,较治疗前(95.14±54.40)pg/ml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Ang-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NO水平为(34.47±4.32)μmol/L,较治疗前(26.52±5.99)μmol/L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隔缺血预处理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浆ET-1、Ang-Ⅱ和NO水平的失衡状态。

  • 标签: 缺血预适应 脑梗死 内皮素-1 血管紧张素Ⅱ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声频共振对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浆内皮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实施药物加高压氧治疗,观察组28例行药物与声频共振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与血清内皮水平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5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内皮水平无差异,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内皮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声频共振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快速恢复听觉,降低血浆内皮水平,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声频共振 血浆内皮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采取雷贝拉唑治疗的效果。方法:样本为100例于近三年在我科室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等治疗,研究组则采取雷贝拉唑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清胃泌素以及内皮水平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及76.0%;研究组的血清胃泌内皮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雷贝拉唑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状况,临床可考虑使用。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老年患者 雷贝拉唑
  • 简介:目的了解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内皮(ET)、透明质酸(HA)、三型前胶原(PCⅢ)、四型胶原(IV.C)、层粘蛋白(LN)与肝纤维化形成、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及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60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和150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ET、HA、PCⅢ、IV.C、LN含量,并与肝功能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晚期血吸虫病患者ET血清浓度明显增高,与慢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期血吸虫病患者ET、HA、PCⅢ、IV.C、LN水平随着ch血d-pugh分级及肝纤维化程度增高而增高;晚期血吸虫病伴食道静脉曲张与无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血清ET、HA、PCⅢ、IV.C、LN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T、HA、PCⅢ、IV.C、LN可能在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和门脉高压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 标签: 晚期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门脉高压 内皮素 透明质酸 Ⅲ型前胶原
  • 简介:目的观察长春西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细胞介-6(IL-6)及内皮(ET)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活血化瘀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长春西丁注射液20mg稀释于生理盐水中,每天1次,连续14d。于治疗前和治疗14d后检测血清hs-CRP、IL-6及ET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14d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14d后血清hs-CRP、IL-6及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春西丁注射剂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6及ET水平,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脑梗死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内皮素 长春西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ET)、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口服辛伐他汀每日40mg,加常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倍他乐克及阿司匹林。对照组50例常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倍他乐克及阿司匹林,服药前后记录NO、ET、CRP变化情况,4周观察两组NO、ET、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NO明显升高,NO由(21.59士2.68)umol/L上升为(31.01±3.89)umol/L,ET、CRP明显降低,ET由(62.99±9.94)Pg/ml下降为(48.46±7.49)mg/L,CRP由(13.81±6.58)mg/L下降为(5.98±2.63)mg/ml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能够升高血清NO,降低ET、CRP。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辛伐他汀 一氧化氮 内皮素 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