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皮(endothelin,ET)通过与其受体(endothelinreceptor,ETR)结合发挥其作用,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生理病理过程。本文就ET及其受体与RA发生、发展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内皮素 受体 RECEPTOR 病理过程
  • 简介: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血浆内皮(ET)、一氧化氮(NO)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12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心绞痛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2次/d,每次2粒,观察心绞痛症状发作程度、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脂、内皮(ET)、一氧化氮(NO)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治疗组患者ET及CRP明显降低,ET由(67.30±14.62)pg/ml改善为(39.58±8.79)pg/ml。CRP由(13.82±6.57)ng/L改善为(5.99±2.63)ng/L。NO由(32.41±7.52)μmol/L改善为(53.40±9.33)μmol/L,且能明显减少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和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结论血塞通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明显,能升高NO,降低ET、CRP,无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血塞通软胶囊 不稳定性心绞痛 血浆内皮素 一氧化氮 C反应蛋白
  • 简介: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发病机制有多种。其中内皮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的缩血管多肽,其缩血管作用是AngⅡ的10倍,是肾上腺的100倍,此外还有细胞增殖和组织纤维化等作用,对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有着重要影响。从发现内皮到现在二十多年来,药学工作者对内皮受体拮抗剂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一些内皮受体拮抗剂已经上市用于肺动脉高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 标签: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肺动脉高压 高血压 内皮素
  • 简介:目的:建立内皮受体拮抗剂CPU-0213在小鼠和大鼠血清中的检测方法,测定单次静脉注射(iv)CPU-021380mg·kg-1后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用HPLC测定小鼠和大鼠血清中的药物浓度,3P97程序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CPU-0213在0.4~200μg·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最低检测浓度为35μg·L-1.日内差小于2.7%,日间差小于6.3%,方法回收率大于95.9%.CPU-0213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分别为83.0±1.8min和96.6±11.5min.结论:该方法灵敏、简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单次ivCPU-021380mg·kg-1后,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未见种属差异性.

  • 标签: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CPU-0213 HPLC 小鼠 大鼠 单次静脉给药
  • 简介:目的观察大鼠肝内型门脉高压症形成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1(ET—1)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门脉高压症形成高动力循环中的作用。方法以四氯化碳(CCl4)注射法制备肝内型门脉高压症大鼠模型,分别用硝酸还原酶和放免法检测正常组、CCl4组及对照组(橄榄油注射组)不同时点的门静脉血浆NO2^-/NO3^-、ET-1水平,并同步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COl4注射8周大鼠血浆NO2^-/NO3^-水平显著升高而ET-1水平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同时伴有血流动力学的显著变化。结论门脉高压症大鼠存在高动力循环状态(HCS)。NO和ET-1参与HCS的形成和维持。

  • 标签: 门脉高压症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高动力循环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和内皮(ET)浓度的变化及氯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放射免疫法分别对63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应用氟沙坦治疗前后血浆PAI-1活性和ET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PAI-1活性和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P<0、01),经氯沙坦治疗8周后,其浓度明显下降(P<0.05和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PAI-1活性和ET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氟沙坦在有效降压同时能降低血PAI-1活性和ET浓度,并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内皮素 氯沙坦
  • 简介:目的研究血脂康胶囊联合辛伐他汀的调脂作用及对24h尿白蛋白排泄量、血浆内皮-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渭南市第一医院进行诊治的高脂血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联合口服血脂康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尿白蛋白排泄量、血浆内皮-1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75%(45/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均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24h尿白蛋白排泄量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的血浆内皮-1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具有显著的调脂作用,并可以有效降低血浆内皮-1水平,提示长期进行调脂治疗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 标签: 血脂康胶囊 辛伐他汀 调脂作用 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 血浆内皮素-1
  • 简介:目的探讨左卡尼汀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效果及对内皮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安阳市人民医院自2010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维持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的尿毒症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推注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测定血清内皮(ET),并由有经验的超声诊断医师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的变化等.结果治疗后两组Hb和HCT均明显升高,ET水平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以上指标的改变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AD、LVDs、LVDd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浆内皮水平,有效改善或抑制左室重构的发生和发展,有效预防心衰的发生,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内皮素 左室重构 左卡尼汀
  • 简介: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前及术后血浆内皮、血栓B2水平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1例冠心病患者术前及术后30min、术后1d、3d的血浆内皮、血栓B2的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术前内皮、血栓B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TCA术后血浆内皮水平30min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1d及3d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浆血栓B2水平30min、1d及3d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血栓B2增高,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血浆内皮会短暂下降,血栓B230min后回到术前水平。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内皮素 血栓素B2
  • 简介:目的探讨内皮抑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64只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慢性支气管炎组、COPD组、COPD并低氧组、要求从第3周开始给予所有大鼠药物干预,剂量每次为1.25mg/kg,每日1次,并同时对各组的平均肺动脉压力、气道阻力等进行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肺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最后对内皮抑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的重塑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OPD组和COPD并低氧组的气道阻力增加,经药物干预后,与干预前有所下降(P〈0.05);另外,免疫组检验结果显示:经过药物干预后.与正常组相比,COPD组、COPD并低氧组中的VEGF浓度均有所下降,同时,慢性支气管炎组、COPD组、COPD并低氧组VEGFmRNA表达减弱。可见。内皮抑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重塑有密切关联,并且呈正相关。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内皮抑制的应用会减小气道阻力.使得VEGF表达下调.进而减慢患者病程。

  • 标签: 内皮抑制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血管重塑
  • 简介:目的观察人参健心胶囊对胰岛抵抗(IR)大鼠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高脂膳食建立胰岛抵抗Wistar大鼠模型,分为人参健心胶囊高、低剂量组,二甲双胍治疗组,模型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疗程6周。以李氏胰岛敏感指数(ISI)评价胰岛抵抗,对照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内皮.1(ET-1)、一氧化氮(NO)指标,光镜下观察主动脉血管内皮形态。结果人参健心胶囊高、低剂量治疗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治疗后胰岛水平明显降低、胰岛敏感指数明显升高,NO明显升高,ET-1明显降低。光镜下观察人参健心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内皮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内皮损伤严重。结论人参健心胶囊可以改善胰岛抵抗大鼠的胰岛抵抗状态,对血管内皮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人参健心胶囊 胰岛素抵抗 血管内皮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对国产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YH-16)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方法11例常规治疗失败及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接受国产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YH-16)7.5mg-15mg/m2,连续28天静脉输注。观察用药前后肿瘤反应、不良反应、体重(BW)、行为状况(PS)和生活质量(QOL)。结果用药28天后,11例病人中PR2例(18.2%),SD8例(72.7%),PDl例(9.1%):4周后疗效确认:PRl例(9.1%),SD5例(45.5%),PD5例(45.5%)。10例(83.3%)发生Ⅱ度以下不良事件,其中5例(41.7%)可能与YH-16有关,不良反应包括:乏力,恶心,皮疹,转氨酶异常,心悸,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房陛早博等,均在停药后好转或消失;BW、PS、QOL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YH-16能够延缓肿瘤生长、保持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标签: 治疗 血管内皮抑制素 人血 非小细胞肺癌 不良反应 QOL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肝癌患者治疗中重组人血管内皮联合放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共计抽取 90例肝癌患者参与本次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于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入我院进行治疗,将其通过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仅实施放疗治疗,研究组实施重组人血管内皮联合放疗治疗,分组对比 9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检查中 HIF-1α、 VEGF水平以及治疗后副作用发生情况。 结果 90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检查中 HIF-1α、 VEGF水平对比来看,研究组 HIF-1α高于对照组, 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肝癌患者治疗中在放疗治疗的同时配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手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治疗安全性,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放疗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肝癌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4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而试验组患者采取TACE联合人血管内皮抑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比较治疗前后AFP水平、肝外转移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经药物治疗为11.90%;试验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47.62%;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肝转移情况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能提高治疗肝癌的疗效,降低复发和转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肝动脉化疗栓塞 血管内皮抑素 临床疗效 肝癌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紧张Ⅱ(Ang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蛋白的释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ngⅡ(1×10-9~1×10-6mmol/L)与HUVECs共同孵育24h,以及将1×10-6mol/LAngⅡ与HUVECs作用不同时间(0、4、8、12、24h)后,用细胞酶联免疫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AI-1、tPA的含量及活性.结果1×10-6mol/LAngⅡ作用HUVECs24h后,可使细胞分泌的PAI-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280±16)ng/mlvs(83±11)ng/ml,P<0.01],PAI-1活性明显增高[(10.35±1.47)U/mlvs(5.65±0.44)U/ml,P<0.01],AngⅡ虽也可刺激tPA含量增加[(102±4)ng/mlvs(70±6)ng/ml,P<0.01],但PAI-1的增量是tPA增量的6~7倍[△(197±21)ng/mlvs△(31±6)ng/ml,P<0.01],AngⅡ对tPA活性无影响[(0.97±0.05)U/mlvs(0.95±0.08)U/ml,P>0.05];1×10-9~1~1×10-6mol/L不同浓度的AngⅡ分别作用HUVECs24h,PAI-1含量增加、活性增加与AngⅡ呈浓度依赖性相关;1×10-6mol/LAngⅡ与HUVECs分别作用4~24h,PAI-1含量及活性增加与AngⅡ作用于HUVECs的时间呈正相关.结论AngⅡ可促使HUVECs分泌PAI-1,并使其活性增加,AngⅡ虽亦可刺激tPA分泌,但作用弱于PAI-1,且对其活性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细胞 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C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的对本院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将这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阶段在本院接受临床诊断的70例正常健康者设置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胱抑C、空腹血糖、血肌酐、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顾分析血清胱抑C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胱抑C、空腹血糖、血肌酐、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管内皮功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C与血管内皮功能呈负相关关系。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血清胱抑素C 血管内皮功能 相关性研究
  • 简介:1例58岁男性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因"确诊肺腺鳞癌2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患者血常规和血生化正常,给予吉西他滨(1.8g,d1,d8)+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30mg,d1-7)+卡铂(0.4g,d1),同时给予护肝、护胃和止吐等对症治疗。临床药师结合诊治指南并与医生积极沟通,应关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注射液的使用剂量及疗程,同时在化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指标,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治疗期间,患者并未出现不适症状,嘱其出院后定期复查、随访。

  • 标签: 肺腺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超说明书使用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与培美曲塞对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肺腺癌患者9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培美曲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血清VEGF及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为6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CD4+/CD8+测得值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与培美曲塞联用治疗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显著改善了血清中VEGF和T-细胞亚群水平。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培美曲塞 肺腺癌 T细胞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