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查血清IL-8、内皮-1及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按照疾病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50例)和不稳定心绞痛(50例),分别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清IL-8、内皮-1及hs-CRP指标的差异。结果:AMI组血清hs-CPR、ET-1、IL-8指标均较UAP组更高(P<0.05)。结论:采用联合检查血清IL-8、内皮-1及hs-CRP的方式可良好区分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可为疾病诊断提供新的诊断思路。

  • 标签: IL-8 内皮素-1 hs-CRP ACS 危险分层
  • 简介:摘要:目前血流限制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的机制仍不明确。已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促进血管生成或毛细血管形成的关键生长因子,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BFRT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进行归纳总结,为未来血流限制训练的运用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流限制训练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HEHE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结果男性3例,女性6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右上腹不适,其中3例于体检时发现。1例为单发结节,8例为多发。镜下瘤细胞上皮样或树突状,呈小巢状、片状、条索状生长。多数瘤细胞内可见胞质内空泡,内含红细胞似原始血管腔,纤维性间质伴胶原化。免疫组化染色CD31、CD34、FⅧRag、ERG、Fli-1均(+),少数CK、CK7(+)。结论HEHE是一种恶性血管源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或漏诊,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必要时辅以分子生物学检查。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肝脏 病理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HEHE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结果男性3例,女性6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右上腹不适,其中3例于体检时发现。1例为单发结节,8例为多发。镜下瘤细胞上皮样或树突状,呈小巢状、片状、条索状生长。多数瘤细胞内可见胞质内空泡,内含红细胞似原始血管腔,纤维性间质伴胶原化。免疫组化染色CD31、CD34、FⅧRag、ERG、Fli-1均(+),少数CK、CK7(+)。结论HEHE是一种恶性血管源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或漏诊,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必要时辅以分子生物学检查。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肝脏 病理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心脑血管病是人类第一杀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脑血管病重要病理基础,防治AS是开展相关疾病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AS发生的始发事件,内皮损伤可削弱其生理功能,增加脂质浸润风险,致NO生物活性下降、平滑细胞迁移、斑块不稳定、血栓形成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主要通过血管收缩与舒张因子、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凝血纤溶物质等血管活性因子参与AS发生进展,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血管紧张Ⅱ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参与AS发生进展。许多抗AS药物可作用于血管内皮功能及其相关作用途径,此靶点也为抗AS新药开发指明了道路。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功能 功能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和分析地特胰岛与甘精胰岛联合速效胰岛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速效胰岛联合甘精胰岛,观察组应用速效胰岛联合地特胰岛,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指数、餐后2h的血糖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指数、餐后2h的血糖指数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地特胰岛联合速效胰岛,有利于调节患者的血糖指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普及。

  • 标签: 地特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 速效胰岛素 2型糖尿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血管紧张-醛固酮系统(RAAS)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比较两组入选者在立位、卧位时的血浆肾活性(PRA)、血管紧张II(AngII)及醛固酮(ALD)水平。结果观察组中不同分级的患者立位、卧位时的PR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立位、卧位时的AngII、AL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不同分级患者的PRA、AngII、ALD水平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原发性高血压分级的升高,PRA水平逐渐降低,AngII、ALD水平逐渐升高。结论RAAS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测定PRA、AngII及ALD水平可有效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分级,可作为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原发性高血压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用肿瘤标志物阳性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效果。方法:选取肿瘤标志物阳性患者100例,对男性患者检测CEA、AEP、CA19-9、PSA以及fPSA、女性患者检测CEA、AFP、CA125、CA19-9以及CA15-3,患者机体中存在一项指标异常者为肿瘤标志物阳性患者。取正常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比阳性检出率以及平均水平。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以及平均水平高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用于肿瘤标志物阳性检测具有较优质的检测结果,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肿瘤标志物阳性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及催产在剖宫产后出血防治中的效果。方法:病例来自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采取剖宫产手术的孕产妇,共纳入78例参与研究,随机分入两组,对照组39例,采取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催产用药方案;治疗组39例,采取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用药方案,对两组产后出血防治效果以及不同时点出血量予以对比。结果:两组产后出血防治效果比较,治疗组97.44%,对照组84.62%,治疗组明显更高,P<0.05;两组产后30 min内、产后2 h内以及产后1 d内出血量比较,治疗组出血量均更小,P<0.05。结论:相较于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催产,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在剖宫产后出血中的防治效果更佳,并能够有效减少孕产妇产后出血量。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垂体后叶素 缩宫素 剖宫产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卡贝缩宫结合缩宫对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自然分娩产妇96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产妇人数相同(各48例),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分娩后肌肉注射常规缩宫,实验组产妇在胎儿分娩后在肌肉注射常规缩宫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卡贝缩宫,对两组产妇产后两小时内出血量、血压以及心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两小时内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产后血压以及心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自然分娩后在肌肉注射常规缩宫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卡贝缩宫对与预防产后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的同时加强宫缩效果,无心肌缺血与心率过快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自然分娩 缩宫素 卡贝缩宫素 产后出血 临床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妇运用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缩宫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开展时间是2020年01月-2021年01月,研究对象是我院产妇80例,产妇可分成试验组、对比组,试验组产妇进行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缩宫治疗,对比组产妇进行缩宫治疗,观察试验组、对比组产妇的止血起效时间与出血量。结果:比较止血起效时间与出血量,试验组均具有优势,p<0.05。结论:产妇进行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缩宫治疗,可让产后出血得到改善。

  • 标签: 产后出血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在本院接受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卡前列氨丁三醇联合缩宫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23年1月-2024年2月,筛选出本院收治的6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随机划分为观察组(34例,卡前列氨丁三醇+缩宫治疗)与对照组(34例,缩宫治疗)。综合比对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100.0%VS85.29%),P<0.05。分娩前,两组患者凝血因子比较P>0.05;产后24h,观察组患者凝血因子水平好,P<0.05。结论:对于产妇而言,卡前列氨丁三醇与缩宫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治疗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效果显著,推荐。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缩宫素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