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CD4+/CD8+比值作为预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后生存指标的可能性,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7年间经病理学确诊的初治682例NSCLC患者外周血疗前CD4+T细胞CD4+/CD8+比值水平对临床因素、生存的影响,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合110例疗后免疫细胞水平变化验证预测预后的价值。计数结果采用t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治疗前CD4+>43.15%显著延长生存,多因素分析治疗前CD4+>43.15%是延长生存的因素,并可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并验证与总生存有良好的相关性;CD4+T细胞水平43.15%作为临界值均显示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后高水平、联合CD4+/CD8+>1.65的生存延长。结论外周血治疗前CD4+T细胞的基线水平是Ⅳ期NSCLC生存的预后因子,而外周血治疗前CD4+/CD8+比值预测预后的作用有限。

  • 标签: CD4+T细胞水平 CD4+/CD8+比值 肺肿瘤/放射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与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和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4例ENKTL患者资料。采用Contal-O'Quigley变点法计算ALC预测ENKTL预后最佳临界值,依此值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根据Contal-O'Quigley变点法确定ALC预测ENKTL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1.5×109/L,按此值将患者分为ALC>1.5×109/L组(98例)和ALC≤1.5×109/L组(86例)。与ALC≤1.5×109/L组比较,ALC>1.5×109/L组患者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245 U/L、韩国预后指数(KPI)评分2~4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5分患者比例低,血红蛋白>120 g/L患者比例高(均P<0.05)。ALC>1.5×109/L组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均优于ALC≤1.5×109/L组(3年OS率:65.7%比45.4%,5年OS率:61.0%比36.6%;3年PFS率:61.7%比41.0%,5年PFS率:51.9%比32.2%;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COG评分、血清LDH水平、ALC、是否放疗及是否应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化疗是OS和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对于OS,ALC>1.5×109/L与≤1.5×109/L相比的RR为0.634(95% CI 0.398~1.008,P=0.050),对于PFS,RR为0.625(95% CI 0.406~0.962,P=0.033)。结论高ALC的ENKTL患者预后较好,ALC可能是ENKTL的一种强有力预后因素。

  • 标签: 淋巴瘤,结外NK-T细胞 淋巴细胞计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区)≥50岁新报告HIV/AIDS特征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情况。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4-2018年≥50岁新报告HIV/AIDS的资料,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做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5、2016、2017和2018年示范区≥50岁新报告HIV/AIDS分别为8 288、9 512、11 315、13 091和14 673例,共计56 879例。以男性为主(75.7%);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87.8%);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为主(68.6%)。HIV/AIDS确诊HIV感染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首次CD4检测的比例为69.6%。在29 078例确诊HIV感染后即进行首次CD4检测的HIV/AIDS中,CD4 <200个/μl和≤500个/μl的比例分别为66.5%和93.8%。首次CD4检测及时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相比,初中、高中或中专和大专及以上者的OR值(95%CI)分别为1.113(1.063~1.166)、1.205(1.128~1.289)和1.277(1.160~1.406);与50~59岁相比,70~79岁和≥80岁的OR值(95%CI)分别为0.864(0.816~0.914)和0.612(0.554~0.676);与检测咨询点样本来源相比,医疗机构样本来源的OR值(95%CI)为0.750(0.714~0.788)。结论示范区≥50岁新报告HIV/AIDS逐年增加,以男性和既往感染为主。CD4检测及时的比例稳步提升,影响CD4检测及时的主要因素包括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年龄≥70岁和医疗机构样本来源。示范区应重点加强老年人艾滋病的早预防和早发现。

  • 标签: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老年人 特征 CD4+T淋巴细胞 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 简介:目的总结cD4T细胞低于150个·μL-1晚期艾滋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晚期艾滋病患者各种机会性感染及非特异性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30例CD4T细胞低于150个·μL-1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此类艾滋病患者以无业吸毒人员居多,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依从性多数较差。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除了发热、咳嗽、消瘦等常见症状外,还表现为多部位、多种机会感染并存,贫血、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营养不良等非特异性并发症普遍存在,达27例。结论CD4细胞低于150个·μL-1晚期艾滋病患者病情复杂多样。普遍较危重,治疗困难,预后一般极差。

  • 标签: 艾滋病 晚期 CD4T细胞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过敏性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IgA相关的小血管性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常见于儿童,发病机制与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紊乱密切相关。作为具有辅助B细胞功能的CD4+T细胞,其各个亚群都具有独特的促进或调节机体免疫炎症反应的功能。在HSP患者体内CD4+T细胞各亚群的比例存在异常变化,其中Th1/Th2比例失衡,Th17和Tfh细胞比例升高,Treg细胞比例下降等改变与HSP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临床表型密切相关。因此CD4+T细胞亚群的检测对于指导HSP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望为HSP的临床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儿童 过敏性紫癜 发病机制 CD4+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道闭锁葛西手术后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肝内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行肝移植术患者28例,其中胆道闭锁组20例(分为未行葛西术亚组10例,葛西术后亚组10例,后者胆汁淤积消退),对照组8例,比较其临床及病理学形态特点。肝组织切片行CD3、CD4CD8、CD20、Foxp3、白细胞介素-17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定量分析。上述指标中计量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胆道闭锁葛西术后组临床及病理胆汁淤积程度均显著低于未行葛西术组,肝纤维化程度亦显著减轻(P值均< 0.05),但两组汇管区炎症程度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肝内浸润的免疫细胞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未行葛西术组相比,葛西术后组汇管区CD3、CD8、白细胞介素-17A和Foxp3阳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P值均< 0.05),但两组间Foxp3/CD4阳性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低于对照组(P < 0.05)。与未行葛西术组相比,葛西术后组汇管区Foxp3/白细胞介素-17A、Foxp3/CD8阳性细胞比例未见显著升高(P值均> 0.05),仍持续低于对照组;小叶内Foxp3/白细胞介素-17A、Foxp3/CD8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值均< 0.05)。结论肝内炎性细胞浸润及调节性/效应性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在胆道闭锁葛西术后胆汁淤积消退患者中持续存在,可能是促进疾病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胆道闭锁 T淋巴细胞 肝移植 葛西手术
  • 简介:背景:多项证据提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患者的肠道黏膜中存在T细胞介导的低度炎症.树突细胞(DC)是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目前关于DC在PI-IBS中作用的报道尚少.目的:研究肠道黏膜固有层DC在急性肠道感染的不同阶段对CD4+T细胞的影响,探讨DC在肠道感染消退后维持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持续激活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旋毛虫感染后内脏高敏感小鼠模型以模拟人类PI-IBS.肠道黏膜固有层DC与脾脏CD4+T细胞于体外共培养120h,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h17、Th2、Th1相关细胞因子IL-17、IL-4、IFN-γ水平.结果:与单独培养相比,CD4+T细胞与DC共培养后,感染后8周组IL-17水平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和感染后2周组(P=0.279):感染后2周组IL-4水平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1)和感染后8周组(P=0.204)三组间IFN-γ水平增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后内脏高敏感小鼠肠道黏膜固有层DC诱导CD4+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并使之活化可能是肠道感染消退后维持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持续激活的主要机制.

  • 标签: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高敏感 树突细胞 CD4阳性T淋巴细胞 免疫 黏膜
  • 简介: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X线平片表现与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7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X线胸片资料,并定期X线胸片复查以及CD4+T淋巴细胞检测,观察其HARRT及抗结核治疗后肺部病灶的动态变化。结果AIDS合并肺结核73例,影像学表现斑片和(或)大片实变影、多发空洞、多发结节影、纵隔(或)腋下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影等。病灶恶化进展39例,CD4+T淋巴细胞持续降低或衰竭;病灶吸收或缩小29例,3个月后CD4均不程度升高。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形态多样,缺乏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的量值和适时的抗病毒治疗是影响肺结核病变的动态变化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肺结核 艾滋病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皮损组织表皮中自噬蛋白表达的变化及皮损组织表皮细胞中自噬囊泡的生成情况,探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与细胞自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5例带状疱疹患者,男20例、女15例,年龄18 ~ 79(59.23 ± 9.27)岁,疼痛时间(5.14 ± 2.28)d,出疹时间(3.45 ± 1.77)d。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中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Beclin-1、p62的表达,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获取12例带状疱疹患者的皮损组织,免疫组化检测表皮中LC3B、Beclin-1、p62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表皮细胞中自噬囊泡的生成,以同一患者皮损周围未受累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中LC3B、Beclin-1阳性表达率(61.23% ± 7.61%、35.84% ± 4.22%)明显高于对照组(36.56% ± 4.27%、15.34% ± 1.89%;t = 15.75、24.56,均P < 0.01),而p62阳性表达率(5.75% ± 0.67%)明显低于对照组(10.03% ± 1.15%,t = 18.65,P < 0.01)。12例带状疱疹患者皮损组织表皮中LC3B、Beclin-1的表达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而p62的表达明显低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t = 2.86、4.58、2.43,均P < 0.05)。透射电镜观察示,12例带状疱疹患者皮损区表皮细胞中有较多包饶着病毒颗粒的自噬囊泡生成,皮损区自噬囊泡计数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t = 9.67,P < 0.01)。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与皮损组织表皮中自噬水平升高。

  • 标签: 带状疱疹 疱疹病毒3型,人 自噬 CD4阳性T淋巴细胞 宿主与病原体相互作用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 Beclin-1 p62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常熟市2019-2021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首次CD4 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为开展抗病毒治疗及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采集的血样进行CD4 T淋巴细胞计数,并统计分析检测数据。结果179例新报告HIV/AIDS病例中男性占89.39%(190/179),女性占10.61%(19/179)。首次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55.37个/μl,其中<200个/μl的67例(37.43%),200~349个/μl的54例(30.17%),350~499个/μl的32例(17.88%),≥500个/μl的26例(14.53%)。首次CD4 /CD8 T淋巴细胞比值最低为0.004,最高为1.47,平均0.31。结论 通过对常熟市2019-2021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首次CD4 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的分析,发现常熟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的晚发现比例较高,应采取措施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扩大检测,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 标签: 新报告HIV/AIDS病例 首次CD4 T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建立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健康人群CD3+、CD4+、CD8+T淋巴细胞正常参考区间。方法将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健康人群按受试者年龄分为4组,一组为19~29,二组30~39岁组,三组为40~49岁,第四组为50岁以上。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在外周血中的绝对数。结果统计不同年龄人群的CD3+、CD4+、CD8+T细胞数量之间的不同(P>0.05);结论每个数据呈正态分布,以确定健康成人区周围血的CD3+、CD4+、CD8+T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为804.7+387.3。

  • 标签: CD3+ CD4+ CD8+T淋巴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区间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T细胞功能紊乱,尤其是抗原提呈细胞CD4+T细胞相互作用导致CD4+T细胞的异常活化,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持续炎症、关节软骨及骨破坏中发挥重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亚群失衡诱导炎性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滑膜细胞增生、血管翳形成和炎症细胞浸润,在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病理中起核心作用。了解CD4+T细胞分化及细胞亚群为理解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视点,并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靶点。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CD4+T细胞 分化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麻醉深度对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CD4+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于全身麻醉下行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42例,年龄36~64岁,体重49~95 kg, ASA分级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1):浅麻醉组(L组)和深麻醉组(D组)。术中L组和D组分别维持AAI值30~40和20~29。记录患者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丙泊酚用量。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0)、手术2 h(T1)、术后4、24和72 h(T2~4)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4浓度,并计算IFN-γ/IL-4比值。结果与T0时比较,D组T3,4时血清IFN-γ浓度升高,T1~4时血清IL-4浓度降低,IFN-γ/IL-4比值升高(P<0.05);与L组比较,D组T3,4时血清IFN-γ浓度升高,T1~4时血清IL-4浓度降低,IFN-γ/IL-4比值升高,丙泊酚用量增加,气管拔管时间延长(P<0.05),2组患者睁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麻醉可改善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CD4+T细胞功能。

  • 标签: 深度麻醉 T细胞亚群 肿瘤
  • 简介:研究一类CD4+T细胞感染HIV模型的动力学性质。通过分析,得到病毒消除与否的阈值———基本再生数。证明当基本再生数小于1时,未感染病毒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病毒将在宿主体内被清除;当基本再生数大于1时,病毒感染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病毒将在宿主体内永久持续生存。

  • 标签: HIV感染 CD4+T细胞 稳定性分析 永久持续生存
  • 简介:摘要T细胞从发生到成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仅形态结构在发生变化,还伴随有许多表面标志的表达或消失。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无疑是整个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而胸腺细胞的成熟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选择过程,不符合要求的细胞如自身反应性细胞随时被淘汰,而正常分化的细胞则被保留下来。最终发育成熟的T细胞除具有MHC限制性和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外,还具有识别多种非己抗原的能力,而TCR、分化抗原等膜表面分子则是其识别抗原并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 标签: T细胞 胸腺细胞 分化 选择
  • 简介:目的探讨GrB~+淋巴细胞T-bet~+淋巴细胞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能力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5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rBmRNA、T-betmRNA和CD68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侵袭能力和预后的关系。结果GrBmRNA在乳腺癌上皮组织和乳腺癌间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乳腺癌癌旁组织(P﹤0.05);T-betmRNA和CD68mRNA在乳腺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乳腺癌上皮组织和乳腺癌间质组织(P﹤0.05)。GrB~+淋巴细胞高表达组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6.67%、55.56%和42.86%,GrB~+淋巴细胞低表达组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5.16%、33.87%和2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5cm、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阳性以及GrBmRNA低表达是影响乳腺癌侵袭能力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T-betmRNA和CD68mRNA低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rBmRNA、T-betmRNA和CD68mRNA低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乳腺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侵袭 预后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CD4Cr细胞表达的腺苷CD39和CD73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变化及与叉头蛋白3(FoxP3)、GATA结合蛋白3(GATA3)和维A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tmRNA相关性。方法:选择54例对屋尘螨过敏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间歇状态和轻度持续哮喘组(间歇.轻度组)29例,中重度组25例]和45名健康志愿者.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并比较研究对象外周血CD4+T细胞CD39、CD73、FoxP3、GATA3和ROR-γtmRNA水平。结果:CD39mRNA水平正常对照组明显高于间歇-轻度组(P=0.000),间歇.轻度组明显高于中重度组(P=0.001)。CD73mRNA水平正常对照组明显高于间歇-轻度组(P=0.001),哮喘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哮喘组CD4+T细胞表达的CD39mRNA与FoxP3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607。P=0.000),与GATA3mR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505,P=-0.000),与ROR-γtmRNA无显著相关性(r=-0.287,P=0.054)。哮喘组CD4+T细胞表达的CD73mRNA与FoxP3和ROR-γtmRNA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0.110,P=0.450;r=-0.227,P=0.138),与GATA3mR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286,P=-0.040)。结论:CD4+T细胞表达的CD39和CD73在过敏性哮喘免疫反应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CD4+T细胞 CD39 CD7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后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CD4+/CD8+水平。方法随机抽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共有40例作为研究组,全部患者均给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同时选取健康者共有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CD4+/CD8+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CD4+/CD8+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CD4+/CD8+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长。结论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CD4+/CD8+水平能有效改善,逐渐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

  • 标签: CD4+T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CD4+/CD8+ 艾滋病 淋巴细胞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