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0引言调节性T细胞(Treg)即抑制性T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使机体保持保护性免疫又不发生病理性免疫。效应性T细胞对免疫反应的启动和Treg对免疫反应的下调之间的失衡可导致皮肤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描述了抑制性T细胞,但由于缺乏识别的标记,对此亚群的认识未有进展。20世纪90年代Sakaguchi等首先描述了一种天然存在于小鼠的表达CD25的CD4·T细胞。动物研究揭示此亚群细胞能抑制抗肿瘤免疫,预防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和自身免疫糖尿病,并能诱导对皮肤同种移植物的耐受。其后,在人类也描述了此亚群。积累的证据提示这些细胞可能在多种皮肤病中起作用。

  • 标签: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皮肤病 20世纪90年代 自身免疫疾病 抑制性T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 简介: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具有维持自身免疫耐受和调节免疫应答的功能,其功能紊乱或数目下降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Foxp3在调控CD4^+CD25^+Treg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CD4^+CD25^+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机制、Foxp3在其发育和功能上的作用、IL-2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等对其产生、维持及活化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 FOXP3 IL-2 CTLA-4
  • 简介:摘要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是较常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不同患者临床过程、预后及对治疗的反应差异较大。AITL肿瘤微环境(TME)的细胞数量和成分可变,除肿瘤细胞外,还包括非肿瘤细胞和基质,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以及丰富的细胞因子成分,其中,TILs是TME的关键成员,可能对AITL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AITL中TILs的主要构成与预后、不同TILs与治疗的关系及其研究方法等进行综述,总结AITL中TILs的特征并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以期寻找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开辟AITL免疫药物治疗研发的新领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结合HAART疗法治疗HIV/AIDS患者1年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能有效提高机体CD4+T淋巴细胞的水平,尤其是疗前CD4计数小于200个/mm3的患者,经过治疗后CD4计数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 标签: HIV/AIDS 中西医结合治疗 CD4+T淋巴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潍坊市2017—2019年新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首次CD4+ 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为潍坊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2017—2019年新发现HIV/AIDS 564例,对免疫状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64例新发现HIV/AIDS CD4CD8、CD3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为390.5个/μL、1 111.0个/μL、1 614.5个/μL。HIV感染早期178例,占31.6%,HIV感染中期279例,占49.4%,艾滋病期107例,占19.0%,艾滋病期构成比逐年增加。不同性别CD4CD8、CD3细胞计数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岁与30~59岁、≥60岁两个年龄段CD4CD8、CD3细胞计数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样本来源标本检测CD4CD8、CD3细胞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潍坊市部分HIV感染者发现较晚,应加大宣传和检测力度,最大程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

  • 标签: 艾滋病 CD4+ T 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术
  • 简介:T淋巴细胞瘤是少见的淋巴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常有高热,并伴皮肤浸润。皮肤浸润常表现为皮下结节或包块,皮肤极易发生褥疮或破溃。破溃后,该处出现顽固性感染,经久不愈,易致细菌和病毒侵入,最终导致败血症而死亡。

  • 标签: 皮肤浸润 T淋巴细胞 破溃 护理 包块 皮下结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CD4/CD8比值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17年4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MM患者资料,选取31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探讨CD4/CD8比值与MM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按NLR中位值将MM患者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分析NLR与相关临床指标、染色体核型、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M患者CD4+细胞比例[(35.28±6.58)%比(31.85±6.76)%,t=-2.067,P=0.043]、NK细胞绝对值[0.22×109/L(0.13×109/L~0.59×109/L)比0.17×109/L(0.00×109/L~0.42×109/L),Z=-2.614,P=0.009]和CD4/CD8比值[0.97(0.50~2.69)比0.81(0.30~1.28),Z=-2.253,P=0.024]降低,CD8+细胞比例升高[(36.93±7.38)%比(40.50±6.50)%,t=2.074,P=0.042]。MM患者CD4/CD8比值≥0.94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CD4/CD8比值<0.94组[(98.89±21.35)g/L比(80.60±23.23)g/L,t=-2.066,P=0.047]。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M患者NLR增高[1.54(1.10~3.23)比1.95(0.29~12.70),Z=-2.384,P=0.017]。MM患者中,与低NLR(<1.95)组比较,高NLR(≥1.95)组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4.56 mg/L(1.63~12.60 mg/L)比6.17 mg/L(1.58~67.50 mg/L),Z=-2.586,P=0.010]、血清肌酐升高[84.5 μmol/L(43.0~376.5 μmol/L)比113.0 μmol/L(46.5~754.0 μmol/L),Z=-3.866,P<0.01];高NLR组男性、β2微球蛋白>5.5 mg/L、血清肌酐>177 μmol/L、国际分期系统(ISS)Ⅲ期患者比例均高于低NLR组(均P<0.05);两组染色体核型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NLR组中位OS时间较高NLR组长[30个月(20~40个月)比17个月(7~27个月),χ2=4.519,P=0.034];两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校正血钙、血清肌酐、乳酸脱氢酶是MM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而NLR不是MM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513)。结论MM患者CD4/CD8比值降低提示存在免疫功能失调。高NLR的MM患者OS时间缩短。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T淋巴细胞亚群 CD4/CD8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HIV/AIDS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CD38分子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艾滋病的相关性。方法58例HIV/AIDS患者和20例健康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CD38分子的表达,通过比较HIV/AIDS患者不同CD4+T淋巴细胞分组CD8+CD28+、CD8+CD38+的表达差异,分析CD8+T淋巴细胞CD28、CD38分子与艾滋病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者比较,HIV/AIDS患者CD8+CD28+T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CD8+CD3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百分比明显升高;HIV/AIDS患者根据CD4+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分组,组间比较显示,随着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降低,CD8+CD28+T淋巴细胞也逐渐降低,且艾滋病患者(CD4〈200cells/L)明显低于慢性进展者(CD4≥200cells/L);CD8+CD38+T有逐渐升高趋势,且艾滋病患者明显高于慢性进展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AIDS患者外周血CD8+CD28+随疾病进展逐渐降低,CD8+CD38+逐渐升高,两者与艾滋病疾病进展均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疾病进展指标。

  • 标签: HIV/AIDS CD8+CD28+ CD8+CD38+ 疾病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T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 T-PLL)诊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1例T-PLL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3岁,发病时骨髓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TCL1、CD52均为阴性,结合临床特征及多项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T-PLL。予西达本胺联合苯达莫司汀、依托泊苷方案治疗,迅速获得缓解。累及皮肤和睾丸后,化疗方案未改变,加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后获得缓解。结论TCL1和CD52双阴性T-PLL较少见,诊断需要进行综合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对少数患者有效。

  • 标签: 白血病,幼淋巴细胞,T细胞 TCL1 CD52 双阴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CD8+CD57+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研究自身免疫性溶贫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28例自身免疫性溶贫和30例正常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对两组CD57细胞CD8细胞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IHA病例组外周血CD8+CD57+T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CD8+CD57-T细胞数量(P>0.05);AIHA病例组外周血CD8+CD28+T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多参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8+CD57+T细胞CD8+CD28-T细胞可以作为AIHA新的实验诊断学指标。

  • 标签: CD8 CD57 T淋巴细胞亚群 自身免疫性溶贫 免疫学机制
  • 简介: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具有特殊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它所介导的免疫抑制在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对近年来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及免疫耐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器官移植 免疫耐受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肿瘤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肿瘤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而CD8^+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流式细胞术对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检测具有快速、敏感、准确的特点,对于评价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肿瘤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82例热性惊厥患儿、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40例正常小儿进行有关免疫检测。用微量全血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测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用McAb-APAAP法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和CD25抗原、HLA-DR抗原表达;用生物素-亲和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γ-干扰素(γ-IFN)水平;用酵母花环实验,测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单纯型热性惊厥的每分钟脉冲数(CPM)及刺激指数(SI)分别为5609.4±3587.4,20.5±15.6;复杂型的CPM及SI分别为2817.3±2422.8,11.0±8.40,均分别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0305.9±12810.3,69.2±45.2)及上感组(9785.2±7509.8,44.5±39.8),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型的CD3,CD4CD4/CD8分别为(40.0±8.2)%,(26.1±9.0)%,1.1±0.4;复杂型则分别为(32.8±6.9)%,(17.8±4.9)%,0.8±0.1,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64.1±6.7)%,(47.7±5.5)%,1.9±0.8]及上感组[(63.0±9.3)%,(42.4±8.2)%,1.6±0.4],差异有显著性(P<0.01)。CD25抗原及HLA-DR抗原表达结果,在自然状态下复杂型者分别为(6.3±1.9)%和(12.4±3.4)%,低于单纯型[(8.9±3.6)%,(16.2±5.6)%],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CD25,HLA-DR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12.8±2.5)%,(20.2±5.2)%]和上感组[(15.0±3.07)%,(20.5±2.8)%],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PHA刺激后,单纯型者分别为(57.0±5.1)%,(57.8±6.0)%,复杂型者则分别为(53.0±12.0)%和(54.7±9.7)%,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65.7±5.7)%,(68.8±6.2)%](P<0.05)及上感组[(64.3±6.4)%,(67.1±8.6)%](P<0.01)。PBMC之γ-IFN诱生水平检测,单纯型者为(1.80±0.4)ng/ml,复杂型为(1.6±0.1)ng/ml,二者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4±0.9)ng/ml(P<0.05),但二者与上感组(1.8±0.7)ng/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BC-3bR花环形成率复杂型为(9.1±4.4)%,显著低于正

  • 标签: 热性惊厥 T淋巴细胞 红细胞 免疫功能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76例疑为颅内细菌感染患者,入选患者均行C反应蛋白(CRP)与NLR检查,以实验室培养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RP与NLR的诊断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76例患者实验室培养阳性33例,阴性43例;NLR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CRP,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NLR在颅内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高于CRP,可推广使用。

  • 标签: NLR 颅内细菌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各型恶性淋巴瘤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细胞)、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细胞T细胞CD3+/CD8+)、NK细胞CD3-/CD16+56)和NKT细胞CD3+/CD16+56),对两者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组中辅助性T细胞CD3+/CIM+/CD8-)的百分比和绝对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患者组中CIM/CD8细胞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在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了解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为后期病情判断及可能采取的相关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T淋巴细胞亚群 恶性淋巴瘤 T辅助细胞
  • 简介:目的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抗原表达与手工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抗原表达,分析两者结果的差异,比较两者检测方法的优劣,提出改进意见。方法随机选择50例手工法检测的住院患者T细胞亚群结果,随机选择5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的住院患者T细胞亚群结果,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二者检测总T细胞CD3+)数值与两亚群(CD3+CD4细胞CD3+CD8+细胞)数值之间的差异.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总T细胞CD3+)数值与两亚群数值吻合的程度高,差异小,手工检测总T细胞CD3+数值与两亚群数值吻合的程度低,差异大.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明显优于手工检测.建议有条件的临床实验室应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抗原表达.

  • 标签: 流式细胞仪 手工检测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胚胎停止发育(embryonicarrest,简称胚停)孕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胚停孕妇和40例健康孕妇,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两组孕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查,统计两组孕妇妊娠2周、4周、6周CD3、CD4CD8、CD4/CD8结果,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妊娠6周以内,CD3和CD4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周时,CD8和CD4/CD8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4周和6周时,研究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胚停孕妇妊娠约6周以内CD3、CD4基本无明显变化,但CD8数量增加,CD4/CD8升高,可能与胚停发病有一定联系。

  • 标签: 胚胎发育停止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