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学界对"各"的词性界定存在分歧,对其副词用法的研究也不太多。我们对国家语委2000万字的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语料进行检索,排除典型的不是副词用法的句子,共得到618个带"各"的句子。除去"各V各的"的固定格式,共得到543句,记为"S=A+各+V+P"。发现了三种语义类型:甲类并列式、乙类交叉式、丙类对应式。甲类占有绝对优势,乙类次之,丙类甚少。乙类中P为抽象名词,而且是包含正反意义的抽象名词;丙类中V是一种限制主宾语之间唯一对应意义的动词,并且P是方位词集合或者地点名词集合。

  • 标签: 现代汉语 副词“各” 语义特征 语义类型
  • 简介:现有的研究认为“即使……也……”的意义是袁让步关系,这没有完全揭示出其真正的语义内容。从逻辑意义出发,分析推理结构进而得出此格式的整体意义,这体现为三种意义:评估某事实或结论之必然;描述违反常理的现象;表明主观态度或观点。故“表极端情况”不是单纯分类,“极端情况”可并入前述三种意义之内。最后对该结构式的语义做出形式刻画,解释其语义的生成机理。

  • 标签: 逻辑意义 整体意义 “即使……也……”
  • 简介:本文通过借鉴扎里茨尼亚克(А.А.Зализняк)的观点,重点阐述了俄语副词напрасно的三种意义,并尝试从句法功能、动词的体、语境等方面对这三种意义进行了对比分析。这样的研究不仅可以指导俄语教学实践,帮助俄语学习者更准确地掌握напрасно的意义和用法,还可以进一步弥补词汇语义学及词典学对于该词研究的缺失,为俄语词典编纂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напрасно 语义 对比分析
  • 简介:传统训诂学对字词意义的解释,不仅文字简明扼要,而且方法多种,方式多样。这些对解读典籍是行之有效的,值得继承和发扬。但是无庸讳言,一般说来它未能深入到词义的微观层次。譬如在训诂文献里,经常出现一些字词的解释,例如《论语集解·序》:“论,理也”;《广雅·释诂》:“理,道也”,又“类,法也”;《尔雅·释诂》:“则,法也”,又“律,法也”,“刑,法也”;《苟子·大略》注:“方,法也”;《说文解字》:“式,法也”,又“规,有法度也”,又“法,刑也”等。

  • 标签: 训诂学 语义分析 传统 《说文解字》 微观层次 尔雅
  • 简介:色彩词语具有联想性和比喻性特征,可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联想意义。从语义学、历时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以差异迥然的黄色为例.分析可知汉英语言中的色彩词汇在各自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因语义扩展而形成产生了诸多带有民族性特征的色彩隐喻用以表达概念、状态或情绪。研究表明隐喻思维是汉英色彩词汇语义扩展的内在机制,是人类隐喻化认知在语义领域的凸现。

  • 标签: 汉语 英语 色彩词汇 语义扩展 色彩隐喻 隐喻认知
  • 简介:处所「デ」格句首分布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句中宾语前分布表示动作进行的处所,句中宾语后分布凸显处所焦点。三者可共现于同一句中,其语义范围为:句首分布>句中宾语前分布>句中宾语后分布,符合时间范围原则,受包容原则支配。处所「デ」格的语义有多种指向,受客观现实、句法位置、谓语语义特征等因素制约。其中,客观现实是最优先的制约因素,在其允许实现的前提下,处所「デ」格的句法位置与谓语的语义特征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句法位置 语义特征 语义指向 时间范围原则 包容原则
  • 简介:语义成分分析是把一个词的语义分析成一系列的语义成分的研究方法,是当代语义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介绍语义成分分析的提出和进行语义成分分析的方法,同时分析语义成分分析的作用。

  • 标签: 语义学 语义成分分析 语义成分
  • 简介:目前对语气副词“毕竟”的语义解释尚未统一,本文根据副词的基本义和派生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共时平面来考察“毕竟”的各种释义,运用语义背景的分析手段归纳总结了“毕竟”的基本用法及其语篇功能,并且根据语法化理论从历时的角度进一步说明“毕竟”的各种语义之间的发展关系。

  • 标签: 毕竟 语气副词 语义背景 语法化
  • 简介:本文探讨了借用名量词的条件及语义特点,文章认为:若N1是N2的容器,可以借用N1做N2的量词,构成Num+N1+N2.Num+N1+N2的语义与容器和名词的类有关.

  • 标签: 借用名量词 现实容器 隐喻容器
  • 简介:'动结式'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且有特色的一种语法结构形式,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结构,不仅同把字句、被字句、重动句、'了'等一系列重要语法现象紧密关联,而且本身也非常复杂性.因此,动结式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 标签: 汉语 动结式 语义分析
  • 简介:“门”的基本意义多达二十多个,我们探讨其中比较常见的十个义项,分析语义演变,探讨其引申机制发现,“门”的语义演变主要是隐喻、语义虚化、使用范围扩大、名词活用为动词、词缀化等作用的结果。从历史角度看“门”的语义演变发现,周、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六朝这四个时期的语义演变比较频繁,而唐宋元时期没有产生新的语义,直到清代出现了新的语义演变。

  • 标签: “门” 义项 语义 演变
  • 简介:汉语的语义具有模糊性是不可否认的问题,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具有模糊语义特点的词语.通过分析现代汉语不同词类,我们发现汉语中具有模糊语义的词大都集中在名词、数量词、形容词和副词等.本文通过举例分析其词义,并运用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分析汉语的模糊语义问题,试图从主观量范畴和语用交际等角度探讨汉语具有模糊语义的原因.

  • 标签: 汉语 模糊语义 认知分析
  • 简介:在从已知信息所做出的推理形式中,根据对这些已知信息的整合与否,将语义推理分为搭桥推理与增添推理两大范畴。然而在对语义推理子范畴的影响因素研究中,结果发现这些推理同语境限制与处理策略有着密切的联系。

  • 标签: 搭桥推理 增添推理 影响因素 工作记忆容量
  • 简介:本文以over的概念意义为基础,采用认知语义学的分析方法,旨在探索介词over是如何对其基本概念意义进行隐喻化延伸扩展的。本文认为,概念隐喻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基础性的促进作用。正是它促成了介词over的多义语义范畴从单纯的具体的空间概念域向抽象的时间关系,人际关系,以及情感关系等概念领域延伸扩展。

  • 标签: 介词 概念意义 核心意义 隐喻延伸意义
  • 简介:<正>§0.下面所举的都是属于“VA了”述补结构的实例(格式中的V代表动词,A代表形容词,“了”是虚字,下同):(1)凉干了(2)挖浅了(3)挖深了但是,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并不相同。例(1)表示(a)某种结果的实现;例(2)表示(b)某种预期结果的偏离;例(3)则有时表示(a)义,例如:(4)你要我挖的坑儿我已经挖深了。

  • 标签: “VA了”述补结构 形容词 制约作用 语义指向 语义分析 预期结果
  • 简介:话语分析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将语言形式研究与其使用语境紧密结合,二是典型研究对象是超句组织。正是因为这两个特点,话语分析既弥补了基于结构主义传统的语义研究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拓宽了语义研究的范围,加深了我们对许多语义问题的认识,从而大大地增进了我们对语言本体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使用特点的了解。本文分别从话语分析的这两个特点出发,详细讨论了话语分析语义研究方面的工作和成果。

  • 标签: 话语分析 语义学 语言形式 篇章 语言意义
  • 简介:以汉语“穿”字的语义分析为例可证明:从语言的形式和功能界面研究角度出发。用语义理论的新发展指导,以构式为单位开展词汇语义研究,并将认知和文化因素引入词汇表征。可以得到较为完善的从语义到句法使用层次的汉语词汇语义表征网络。

  • 标签: 词汇语义 词汇表征 语义结构 构式
  • 简介:现代语言学的特点之一是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描写语言单位。交际语言学(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аялингвистика)分离为独立的研究方向是时代的象征。И.П.Сусов指出:“交际语言学的特点是把语言广义地理解为结构单位体系、篇章体系以及言语体系...

  • 标签: 语义群 言语礼节 功能语义场 言语意向 言语行为 语境
  • 简介:《山东外语教学》1988年第1期和1989年第1期分别载文,探讨了语义分析和语境理论与翻译的密切关系,阐述了语义、语境分析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本文拟从语义分析,语境因素与不可译性的关系,做一番简单概括的论述,作为前者探讨的补充。一众所周知,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如果在翻译中不可能准确完整地再现,那就是不可译性(untranslatingcharacter)。不可译性同误译(mistranslation)是不同的两码事。

  • 标签: 不可译性 语境分析 语境理论 山东外语教学 原文内容 表达阶段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