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预防管理中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本研究从近期在本院接受入院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中精选9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分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其中,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45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的45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吻合口狭窄情况、 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给予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吻合口狭窄预防和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 05) ;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 05) ;结论:给予食管癌术后患者护理管理中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改善患者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护理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癌手术 吻合口狭窄 延续性护理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研究食道覆膜支架与扩张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例食管恶性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扩张治疗,研究组采用食道覆膜支架置入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食道覆膜支架置入 扩张治疗 吞咽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复杂声门下良性气管狭窄(狭窄上缘距离声门2 cm以内,狭窄长度≥1 cm并伴有塌陷的良性气道狭窄)的治疗是呼吸介入领域治疗的难题,目前往往需要置入硅酮支架或T管以维持管腔通畅。本研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了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复杂声门下良性气管狭窄患者17例:其中硅酮支架组6例,T管组11例。分别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声门下狭窄的特点和治疗过程,并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声门下狭窄的特点(狭窄上缘至声门的距离、狭窄长度、狭窄程度及毗邻正常气管的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管组中T管-正常气管直径比为0.78,硅酮支架组支架-正常气管直径比为0.99。与硅酮支架组比较,T管组的治疗成功率更高(P=0.028),肉芽组织增生率更低(P=0.028),移位率更低(P=0.029)。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痰液潴留、黏膜坏死等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管的特殊设计使其在使用时可以选择比正常气管直径更小的尺寸,能够减少肉芽组织增生,同时不会造成移位。因此,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复杂声门下良性气管狭窄患者,置入T管是维持长期治疗的一个较好选择。

  • 标签: 声门下气管狭窄 硅酮支架 T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胆总管内留置全覆膜金属支架(FCSEMS)治疗良性胆管狭窄(BB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接受FCSEMS治疗的22例BB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50.9±8.6)岁。随访观察FCSEMS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结果22例FCSEMS置入均成功,FCSEMS留置(221.9±19.8)d,无肝脓肿、急性胆管炎、胆总管堵塞等肠胆反流并发症。支架近端移位2例(9.1%,2/22),操作时间分别为62 min和115 min;20例(90.9%)无移位,操作时间(29.7±6.3)min。随访16.0(8.0,25.3)个月,狭窄无复发。结论完全胆管内留置FCSEMS是治疗BBS的一种有效方法,可避免肠胆反流的发生。

  • 标签: 胆管疾病 胆管狭窄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金属支架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因考虑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行PTCS下扩张成形、肝内胆管取石治疗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40~76岁。该手术分为两期,一期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内胆管穿刺,置入鞘管固定,二期待窦道形成后经皮胆道镜行吻合口狭窄钬激光+球囊扩张术。治疗后通过肝胆相关生化指标等评估治疗效果。结果9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3.3±31.0)min(范围:15~120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4±2.3)d(范围:2~9 d)。经治疗后,9例患者术前腹痛、黄疸、发热寒战等症状消失;术前碱性磷酸酶为122~1 334 U/L,术后为85~702 U/L;术前γ-谷氨酰转肽酶为44~1 219 U/L,术后为46~529 U/L。结论PTCS手术治疗过程安全,可有效扩张胆肠吻合口狭窄,是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可选术式。

  • 标签: 外科吻合口 手术后并发症 胆肠吻合口狭窄 经皮经肝胆道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纤支镜下对由良性病变引起气道狭窄患者行支气管镜介入球囊扩张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24例经CT检查和纤支镜检查有中、重度气道狭窄的患者,对比治疗前后1周血气、肺功能及气促的改变情况。结果动脉血PO2、PCO2、SaO2和FEVl、FVC、PEF及气促表现在治疗后1周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纤支镜下行球囊扩张术可改善中、重大气道狭窄患者血气、肺功能及临床症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用于良性支气管狭窄患者的护理。方法:将我院 2018 年 1月 -2020年 1月 50 例电子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用于良性支气管狭窄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负面情绪积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负面情绪积分、满意度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用于良性支气管狭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可减轻负面情绪,提高满意度。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 良性支气管狭窄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食管结合部良性疾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年12月胃肠外科收治的胃食管结合部良性疾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患者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恢复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胃食管结合部 良性疾病 腹腔镜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在良性瘢痕性幽门梗阻及球部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在2011年9月-2012年6月符合条件的36例良性瘢痕性幽门梗阻及球部狭窄患者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同期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基线资料相似患者进行对照,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4年12月,比较近远期疗效、并发症及治疗成本。结果球囊扩张组术后2周内镜复查,幽门狭窄口通畅29例,7例患者经再次球囊扩张后幽门狭窄口通畅,平均球囊扩张次数1.19次;其中显效33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幽门口直径为(10.4±1.8)mm,明显大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328,P<0.05)。所有患者随访至2014年12月,平均随访(30.7±2.8)个月,4例患者分别于扩张后14~30个月出现再梗阻后,复发率为11.11%,患者再次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后症状缓解,平均球囊扩张次数1.89次。球囊扩张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6±0.4)d,短于传统手术组,平均治疗费用为(1328.7±154.2)元,低于传统手术组,治疗随访时平均体重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扩张组扩张时发生胃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6%,传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治疗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且疗效确切,是良性瘢痕性幽门梗阻及球部狭窄治疗的理想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内镜超声下胆道引流多用于胆道恶性狭窄的治疗。本文报道了1例肝包虫病相关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病例,经胃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后症状缓解快,无并发症发生,诊疗结局良好。

  • 标签: 超声检查 胆道引流 肝包虫病 胆道良性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BBES)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病因23例,恶性病因10例;15例狭窄位于肝门部,18例狭窄位于肝门外。所有患者术前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或增强MRI或增强CT中至少两种影像学检查、肿瘤标记物实验室检查及其他临床资料提示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首先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并留置外引流管,10例(恶性病因)患者在术前完善肿瘤标记物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提示为良性狭窄,并在PTCD术中经胆道钳活检病理证实均为良性狭窄。术后间隔1~4周经引流途径行球囊扩张治疗,对比分析术前术后临床症状变化、术前术后胆红素及肝功能指标变化,随访术后患者的吻合口长期通畅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PTCD联合球囊扩张手术顺利,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所有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程度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胆红素较术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时所有患者吻合口通畅率分别为90.9%(30/33)、72.7%(24/33)、63.6%(21/33)、63.6%(21/33)、60.6%(20/33)。随访期间共13例患者出现吻合口良性狭窄复发,其中9例的吻合口良性狭窄部位为肝门部,4例位于肝门外,经再次球囊扩张后保持吻合口长期通畅。联合治疗后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位于肝门部复发率(60.0%,9/15)比位于肝门外(22.2%,4/1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BBES复发者中4例为因恶性病因行胆肠吻合术,9例为良性病因,经第一次球囊扩张术后复发率分别为40.0%(4/10)与39.1%(9/23),复发时间平均分别为5.8个月与6.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D持续引流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BBES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且创伤性小,手术并发症少且可重复性操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球囊扩张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皮经肝胆管扩张并留置大口径支撑管治疗良性肝外胆道狭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连续采用经皮经肝胆管扩张并留置大口径支撑管治疗的17例良性肝外胆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良性肝外胆道狭窄患者中胆肠吻合口狭窄7例,手术后肝外胆道损伤性狭窄10例(Bismuth Ⅰ型6例,Bismuth Ⅱ型4例)。14例患者完成治疗方案,成功解除狭窄并拔除支撑管,成功率为82.3%。本组患者的治疗包括胆管扩张3~5次(中位次数为4次),逐渐更换增大支撑管尺寸并留置支撑管6~9个月(中位时间7.6个月)。3例患者未能完成治疗,其中2例患者因胆道严重狭窄,导丝未能通过狭窄段而提前终止治疗;1例患者行胆道扩张过程中因扩张器穿入肝实质引起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14例患者随访6~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均无复发性狭窄出现。结论经皮经肝胆管扩张并留置大口径支撑管治疗良性肝外胆道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缩窄,病理性 气囊扩张术 经皮穿刺治疗 大口径支撑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口服醋酸泼尼松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预防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食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就诊的52例食管早期癌或癌前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对照组20例(ESD术后未采取任何预防狭窄的措施),口服组17例,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组15例。主要观察:狭窄率、难治性狭窄率、ESD术后内镜下扩张次数、ESD术后首次内镜下扩张距ESD完成的间隔时间;以及是否有手术和糖皮质激素相关不良事件,是否有内镜下扩张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口服组和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组ESD术后狭窄率分别为85.0%(17/20)、47.1%(8/17)和46.7%(7/15),ESD术后难治性狭窄率分别为75.0%(15/20)、23.5%(4/17)和20.0%(3/15),内镜下扩张次数分别为3.50(2.25,6.00)次,0.00(0.00,2.50)次和0.00(0.00,2.00)次,ESD术后首次内镜下扩张距ESD完成的间隔时间分别为(27.7±9.4)d、(110.1±46.0)d和(147.4±9.4)d,上述四个指标口服组和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组均明显低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并且口服组与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组比较,ESD术后狭窄率、难治性狭窄率和内镜下扩张次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SD术后首次内镜下扩张距ESD完成的间隔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对照组有2例发生穿孔,其余患者均未发生ESD、糖皮质激素、内镜下扩张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口服泼尼松或者口服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均可有效且安全地预防食管ESD术后的狭窄,且口服联合局部注射激素可延长ESD术后首次内镜下扩张距ESD完成的间隔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心理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食管狭窄 糖皮质激素类 早期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食管恶性狭窄患者、十二指肠恶性狭窄患者,以及结直肠恶性狭窄患者实施放置金属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食管恶性狭窄、十二指肠恶性狭窄,或者是结直肠恶性狭窄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治疗,针对研究组实施经口放置金属支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为消化内科收治的食管恶性狭窄患者、十二指肠恶性狭窄患者,或者是结直肠恶性狭窄患者实施经口放置金属支持治疗处置,能取得较好结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口放置金属支架 食管恶性狭窄 十二指肠恶性狭窄 结直肠恶性狭窄 治疗效果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探讨经超细胃镜直视下置入金属支架治疗食管贲门癌引起恶性狭窄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经胃镜、病理确诊为食管癌、贲门癌伴狭窄的晚期患者,行超细胃镜直视下置入金属覆膜支架。经超细胃镜直视下置入金属支架治疗食管贲门恶性肿瘤狭窄,安全简便、定位准确、疗效可靠,且可避免医护人员和患者放射线暴露。

  • 标签: 超细胃镜 金属支架 置入 食管癌 重度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源性肛门直肠狭窄的治疗及预防办法。方法对近10年来收治的医源性肛门直肠狭窄26例经手术加扩肛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5年,排便症状完全改善22例,部分改善4例。结论手术加扩肛是治疗医源性肛门直肠狭窄的有效方法,规范的医疗操作是预防医源性肛门直肠狭窄的关键。

  • 标签: 肛门直肠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ontgomery-T型管(简称T管)置入术治疗复杂声门下良性气管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接受T管置入术治疗的29例复杂声门下良性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分别为气管置管后气管狭窄[27例(93.1%),其中气管切开后气管狭窄21例(72.4%),气管插管后气管狭窄6例(20.7%)],颈部外伤后气管狭窄(1例,3.4%),结核后气管狭窄(1例,3.4%)。术前采用气管CT三维重建及气管镜对狭窄程度进行Cotton-Myer分级,其中Cotton-Myer Ⅱ级7例(24.1%),Ⅲ级11例(37.9%),Ⅳ级11例(37.9%)。全部病例置入T管并持续随访。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29例患者共进行T管置入术39次。共成功放置T管24例(82.8%)。术中主要并发症为气管黏膜撕裂(6例,20.7%),均在2周内愈合。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分泌物潴留(27例,93.1%),其中26例经家庭雾化治疗后T管内分泌物潴留不影响正常通气;T管上缘肉芽增生(12例,41.4%),其中8例经气管镜下介入处理后肉芽消失。无T管移位病例。不同狭窄程度的复杂声门下气管狭窄患者T管置入成功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8~24个月后,9例患者尝试取出T管,4例失败,失败原因均为T管取出后气道塌陷。结论T管置入术治疗复杂声门下良性气管狭窄有效率高,并发症可治可控,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气管狭窄 Montgomery-T型管 声门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创治疗应用于良性瘢痕性幽门梗阻及球部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1年9月-2012年6月符合条件的36例良性瘢痕性幽门梗阻及球部狭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并将同期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基线资料相似患者进行对照,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4年12月,比较近远期疗效、并发症及治疗成本。结果球囊扩张组术后2周内镜复查,幽门狭窄口通畅29例,7例患者经再次球囊扩张后幽门狭窄口通畅,平均球囊扩张次数1.19次;其中显效33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幽门口直径为(10.4±1.8)mm,明显大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328,P<0.05)。所有患者随访至2014年12月,平均随访(30.7±2.8)个月,4例患者分别于扩张后14~30个月出现再梗阻后,复发率为11.11%,患者再次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后症状缓解,平均球囊扩张次数1.89次。球囊扩张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6±0.4)d,短于传统手术组,平均治疗费用为(1328.7±154.2)元,低于传统手术组,治疗随访时平均体重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扩张组扩张时发生胃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6%,传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治疗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且疗效确切,是良性瘢痕性幽门梗阻及球部狭窄治疗的理想方法。

  • 标签: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 良性瘢痕性幽门梗阻及球部狭窄 传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在胆囊切除术后良性胆管狭窄的应用。方法回顾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12例胆囊切除术后良性胆管狭窄行全覆膜自膨式金属胆道支架治疗的患者,包括12个月的中期随访结果。结果所有12例(100%)均成功放置,支架放置时间平均185±14天。支架放置期间相关的不良事件3例(25%)出现疼痛,2例(16.7%)出现胆管炎,1例(8.3%)出现胆结石,1例(8.3%)出现无症状性移位。12例(100%)均成功回收支架。拔出支架后每3个月随访1次,平均随访时间12.5±1.3个月,1例(8.3%)病人出现再狭窄,转由外科治疗,平均12.5个月治疗有效率为91.7%。结论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良性胆管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

  • 标签: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胆囊切除术后良性胆管狭窄,并发症,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