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逆行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影响。方法:纳入本院确诊良性尿道狭窄患者81例,于2018年4月~2020年10月期间开展对比治疗研究,依据患者治疗术式选择差异分组,对照组(n=41)行输尿管镜钬激光切开术,观察组(n=40)行输尿管镜下逆行球囊扩张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最大尿流率、膀胱余尿量变化,临床指标及预后差异。结果:两组术前最大尿流率、膀胱余尿量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最大尿流率提升,膀胱余尿量、手术时间及手术失血量均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输尿管镜 逆行球囊扩张术 良性输尿管狭窄 临床疗效 并发症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式延续护理在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中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术后延续性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接受微信式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得出结论。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7.50%,实验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5.0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82.5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式延续护理在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预防效果良好,能显著降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信式延续护理 食管癌 吻合口狭窄
  • 简介:摘要探条式扩张治疗是一项有危险的操作,可能引发脑静脉气体栓塞。本文报道经内镜探条式扩张治疗食管狭窄并发脑静脉气体栓塞一例,总结经验如下:操作时尽可能避免较深食管撕裂,控制好食管内气体注入量,术中发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退出扩张探条,并抽出食管腔中气体,以阻止进一步不良后果发生。

  • 标签: 内窥镜 食管狭窄 探条式扩张 脑静脉气体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内镜微波治疗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入住我院治疗的26例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患者,对其行经内镜微波治疗,观察其吞咽困难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的标准积分为3.37±0.41分,治疗后为1.52±0.47分,治疗后的标准积分较治疗前有了明显下降(P<0.05),近期有效率的高达100%,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经内镜微波治疗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疗效安全、可靠、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经内镜 微波 晚期食管癌 支架置入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fully covered self-expanding metal stents,FCSEMS)和多根塑料支架(multiple plastic stents,MPS)治疗良性胆管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成本效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6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置入FCSEMS或MPS的107例良性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FCSEMS组54例,MPS组53例。患者由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或内镜超声证实患有良性胆管狭窄。主要研究指标为狭窄缓解率,次要研究指标为狭窄复发率、ERC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支架迁移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等。结果FCSEMS组和MPS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0.0(6.5,18.0)个月和12.0(9.0,20.0)个月(P>0.05)。两组患者的狭窄缓解率分别为87.0%(47/54)和83.0%(44/53),狭窄复发率分别为14.6%(6/41)和 23.5%(8/34),ERC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8%(8/54)和11.9%(13/1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支架迁移率分别为22.9%(11/54)和2.8%(3/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成本效益分析表明,两组患者中位ERCP干预次数分别为2(2,2)次及3(2,4)次(P<0.001),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6.0(4.0,11.0)d和9.0(6.5,16.0)d(P=0.009)。两组患者中位住院费用分别为44 646元和51 355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CSEMS在良性胆管狭窄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治疗费用与MPS相似,但减少了ERCP干预次数和治疗周期,即使有一定的迁移率,仍可成为一线治疗方案。

  • 标签: 支架 胆管疾病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 塑料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环周切开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信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诊治的60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研究组给予内镜下环周切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内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吞咽困难程度、应激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吞咽困难程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吞咽困难程度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以及术后12 h,两组CRP、IL-6、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2 h,研究组CRP、IL-6、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5%,2/31)与对照组(13.79%,4/2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内镜下探条扩张术,环周切开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对于吞咽困难的改善效果更好,同时可减轻术后应激反应。

  • 标签: 食管癌 内镜下环周切开术 吻合口狭窄 吞咽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预防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狭窄的效果及其具体机制。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因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科行ESD治疗、剥离范围≥3/4环周的81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30例;年龄(62.09±7.95)岁,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口服醋酸泼尼松组(28例)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30例)。分析术后12周3组患者食管狭窄的发生率、内镜下探条扩张次数,比较手术前后Atkinson分级和食管癌患者补充量表(QLQ-OES18)评分。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3组食管黏膜组织中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15(CHST15)mRNA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组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患者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82.6%(19/23)、46.4%(13/28)和2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探条的扩张次数[M(Q1,Q3)]分别为 2(1,3)、0(0,0)和0(0,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和术后Atkinson分级和QLQ-OES18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复查时,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组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患者食管组织中CHST15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31±0.13、3.44±0.07、2.84±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口服醋酸泼尼松组与对照组比较,CHST15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下调(P<0.001),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与口服醋酸泼尼松组比较,CHST15 mRNA的表达进一步下调(P<0.001)。随着CHST15 mRNA表达的下调,口服醋酸泼尼松组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食管组织中TGF-β1和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亦下调(均P<0.05)。结论单独口服或者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均可有效预防食管ESD术后狭窄,减少术后扩张次数,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效果更佳;糖皮质激素可降低食管黏膜组织中CHST15 mRNA的表达,抑制其所调控的TGF-β1和collagen-Ⅰ蛋白表达。

  • 标签: 糖皮质激素类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狭窄 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15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布地奈德凝胶(budesonide viscous suspension,BVS)预防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大面积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ESD,术后黏膜缺损超过1/2周的62例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接受BVS治疗,分为接受BVS治疗组(BVS组,24例)和未给予BVS组(对照组,38例)。对比两组狭窄发生率、术后探条扩张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术后食管狭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BVS组术后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4/24)比47.3%(18/38),P=0.005],BVS组术后探条扩张次数少于对照组(1.50±0.58比2.70±1.09,P=0.039)。BVS组未发生与BVS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如穿孔和大量出血。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环周≥3/4(OR=37.970, 95%CI:6.338~227.482)及术后未予BVS处理(OR=20.962,95%CI:3.374~130.243)是导致术后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吞服BVS可减少食管ESD术后的大面积狭窄发生率及所需的探条扩张次数,且安全、耐受性良好。

  • 标签: 食管肿瘤 食管狭窄 布地奈德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难治性胰管良性狭窄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3年3月—2020年7月经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的18例难治性胰管良性狭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副作用及长期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技术成功率100.0%(18/18)。18例患者支架置入后的腹痛评分明显低于置入前[2.00(1.75,3.00)分比6.00(5.00,7.00)分,Z=-3.572,P<0.001]。支架置入后疼痛评分较置入前减少> 50%的有15例,临床成功率83.3%(15/18)。支架置入后,出现不能忍受的腹痛3例,支架诱导的新狭窄2例,支架远端移位2例。所有患者成功拔除支架,支架置入时间137.5(59.0,417.0)d。拔除支架后狭窄上游扩张胰管直径[9.1(6.7,14.1)mm]比支架置入前[11.0(7.6,16.2)mm]明显减少(Z=10.508,P<0.001)。长期随访14例患者,随访时间37~1 246 d,10例患者保持无临床症状,4例复发。结论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难治性胰管良性狭窄安全有效且可维持长期疗效。

  • 标签: 胰腺炎,慢性 难治性胰管良性狭窄 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 长期疗效
  • 作者: 梁超 梁静 陈贝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7
  • 出处:《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23期
  • 机构:洛阳东方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科 47100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洛阳 471003,洛阳东方医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镜室 47100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沉默赖氨酰氧化酶(LOX)对食管癌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吻合口狭窄处纤维细胞与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抽取洛阳东方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食管癌吻合口狭窄患者60例纳入观察组,另抽取同期无吻合口狭窄食管癌患者6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ESD术治疗,行细胞迁移实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评价瘢痕情况。结果观察组SiRNA-LOX1、SiRNA-LOX2、SiRNA-LOX3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iRNA-LOX3转染食管成纤维细胞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LOX、纤维粘连蛋白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瘢痕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OX对食管癌患者ESD术后吻合口狭窄处纤维细胞与瘢痕形成有促进作用,可稳定及增强细胞网状结构,增强细胞纤维能力,从而影响吻合口狭窄及瘢痕的形成。

  • 标签: 食管癌 赖氨酰氧化酶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吻合口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肠吻合治疗高位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肠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术式的胆汁引流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并对比不同大小胆肠吻合口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最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为胆管炎(9.4%)和胆漏(9.4%),最常见远期并发症为反流性胆管炎(15.6%),无吻合口再狭窄、结石形成或癌变。与术前相比,随访期间总胆红素(t=19.455, P=0.000)、直接胆红素(t=18.479, P=0.000)、碱性磷酸酶(t=3.229, P=0.002)和γ-谷氨酰转肽酶(t=3.057, P=0.003)均明显下降。胆肠吻合口直径2~3 cm组与>3 cm组患者胆汁引流效果相当(t=0.284, P=0.778),近期胆管炎(χ2=0.121, P=0.728)、胆漏(χ2=0.121, P=0.728)及远期反流性胆管炎(χ2=0.205, P=0.652)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肠吻合治疗高位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临床疗效肯定,胆肠吻合口直径>2 cm即可。

  • 标签: 肝切除术 吻合术,外科 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良性输尿管狭窄患者应用输尿管镜下球囊扩张术与腹腔镜下输尿管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1到2020-11期间从我院选取良性输尿管中上段狭窄患者共计100例展开研究分析,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给予输尿管镜下球囊扩张术)和观察组(n=50,给予腹腔镜下输尿管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输尿管镜下球囊扩张术 腹腔镜下输尿管成形术 良性输尿管狭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不同年龄组食管贲门癌性狭窄的临床分析。方法应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常州市中医院及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于2006-2009年约4年中对老年组(≥60岁)102例食管贲门癌性狭窄患者行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针对其术前发病病程、发病部位、病变长度、Stool分级、狭窄口径、术后Karnofsky评分、生存期等情况,与同期中青年组(<60岁)78例食管贲门癌性狭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后各组人群生存质量均明显改善,老年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要优于中青年组,但中青年组人群生存期较老年组增加明显。具体见下文。结论支架置入术是在不适宜行肿瘤根治术或手术后复发时挽救生命的一种有效措施,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了生活质量,应积极推广。

  • 标签: 食管贲门癌性狭窄 内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圈套器预切开后再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86例行EMR治疗的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圈套器环周预切开后EMR治疗的45例纳入观察组,采用传统EMR治疗的41例纳入对照组,主要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为(10.20±2.42)min,对照组为(10.46±4.02)min(t=0.11,P=0.93);一次性完整切除率观察组为100.0%(45/45),对照组为87.8%(36/41)(χ2=5.830, P=0.02)。2组均未发生术后出血、发热、穿孔、狭窄,观察组发生术后胸痛2例(4.4%,2/45),对照组发生术后胸痛2例(4.9%,2/41)(χ2=0.001, P=0.99)。结论圈套器预切开后EMR治疗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安全有效,在一次性切除方面较传统EMR更具优势。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圈套器预切开 食管良性肿瘤
  • 简介:摘要早期食管癌内镜切除术后难治性食管狭窄是临床上的难题。本研究为验证内镜下放射状切开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难治性食管狭窄的效果,回顾性分析了7例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难治性食管狭窄的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50~76岁,平均63岁。对患者在内镜下选择瘢痕狭窄处最厚的部位行放射状切开及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结果提示内镜下放射状切开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难治性食管狭窄安全、有效,随访结果提示未再发生食管狭窄,无出血、穿孔、肿瘤复发及曲安奈德过敏等不良反应。

  • 标签: 食管癌 早期 难治性食管狭窄 内镜下放射状切开 曲安奈德 局部注射 内镜下治疗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十二指肠良性狭窄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14例因十二指肠良性狭窄合并胆总管结石接受ERCP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例特点、ERCP情况及预后等。结果14例患者中ERCP成功12例。共行22次ERCP,平均1.57次/例。8例因十二指肠狭窄接受球囊扩张术。ERCP失败2例均为扩张组患者。ERCP后1例出现轻症急性胰腺炎,1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经药物治疗均康复。14例中有4例于术后1~3年胆总管结石复发,其中3例再次内镜取石成功,1例接受外科手术。结论ERCP治疗十二指肠良性狭窄合并胆总管结石有较高成功率,但复发率也较高。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十二指肠良性狭窄 胆总管结石
  • 作者: 孙健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09-25
  • 出处:《医药卫生》2020年9月04期
  • 机构: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北省武安市, 056300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支架植入术联合氩气刀治疗食管癌引起的重度中心性气道狭窄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19 年 10 月在我院就诊的因食管癌引起的重度中心性气道狭窄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行单纯支架置入术治疗,试验组行支架置入术联合氩气刀治疗。比较两组的气道直径及气促指数。 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气道直径均升高,气促指数均降低,且试验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支气管镜支架植入术联合氩气刀能有效的增加因食管癌引起的重度中心性气道狭窄患者气道直径,从而改善其气促症状。

  • 标签: 食管癌 重度中心性气道狭窄 支气管镜 氩气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