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开残疾儿童的幸福之门——浅谈特殊儿童“送教上门”工作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8
/ 2

叩开残疾儿童的幸福之门 ——浅谈特殊儿童“送教上门”工作开展

张剑

广西百色平果市太平镇耶圩中心小学 531407

摘要:“送教上门”是指由教师根据残疾学生的教育或康复需求,把为残疾学生制定的教学及康复计划、内容送到学生家里,在学生家里实施教育及康复活动的过程。“送教上门”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送教学生的成长、送教学生家庭生活,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在开展“送教上门”工作时可以通过建立支持保障体系、严格筛选和评估送教学生、合理选择送教内容、积极开展送教教师培训、开展家长培训等措施来提高送教质量。

关键词:“送教上门”;教育;康复

一、“送教上门”的意义

送教上门是特殊教育中,针对有重度残疾的学生进行的上门教育的教学方式。送教上门的含义就是由一位教师把对学生制定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带到该学生的家中,并对其实施计划、评估的过程。事实上,在中国送教上门这一形态很早就已经产生,只是在名称和实施的对象、手段上有所不同。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做家教,对象一般都是普通学生,教师到学生家中为学生补习或拓展知识,然后从学生家长那里得到相应的报酬。发展到今天,我们所说的送教上门的含义已经有了一定的限制,其对象一定是有特殊需要的特殊学生,而对他们的教育、教学是无偿提供的,他们得到的应该是免费的教育,这才符合“零拒绝”的思想。

关于送教上门,几年来,国家,自治区,当地市县都相继出台送教上门相关政策文件。根据这些文件,百色市、平果市、太平镇也作送教上门工作方案。

“送教上门”工作正是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法规,并为解决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学校就读的残疾儿童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是对重度残疾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安置形式。“送教上门”工作一般由教师根据残疾学生的教育或康复需求,为残疾学生制定的教学及康复计划、内容送到学生家里,在学生家里实施教育及康复活动的过程。“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体现了“全纳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顺应了“零拒绝”的特教理念。“送教上门”工作的有效开展,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丰富了教育对象,优化了教学方法,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对送教学生的成长、对送教学生家庭生活质量,甚至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开展送教上门

受到学校的安排,从2017年开始,由我负责学校辖区内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那年,学校辖区需要送教上门的残疾儿童共有19人,分布在辖区内8个村。我首先和我的团队深入每一位残疾儿童的家庭,认真细致了解每一位孩子的情况;然后团队对每一位孩子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每个孩子都有教师送教上门,而且是“一对一”送教。每个月送教上门两次,每次写两个课时教案送教上门的内容因人而异,因人施教,实行“一人一案”

在这几年里,我们送教上门工作得到区特教中心的专业指导和帮助,我们的送教上门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按照特教中心的要求做到了:每学期初期有评估,期中有调整,期末有总结。经常入户走访或电话联系学生家长,了解教学成效,跟我的团队一起探讨如何指导家长做适合孩子的康复训练,添置教学用具。根据家长反馈的意见,我和我的团队一起研究对策。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为每个孩子量身制定了教育康复计划。在送教过程中,我和我的团队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备课,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让孩子能学有所获。

在这些需要送教上门的残疾儿童中,滕艳丽就是其中的一位女孩。滕艳丽家住在太平镇吉林村同龙屯,由于智残困扰,使她不能上学,更为艰难的是,她妹妹和母亲也是智残,母亲不能料理家务,更谈不上照顾教育孩子了,父亲为了生活而离开家乡,长期在外打工谋生,生活十分困难。2017年我开始去给滕艳丽送教,记得第一次走进她家时,给我的印象是家庭条件和卫生很差,连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地板很脏。很多时候上课,滕艳丽都不能准时,不能按时起床,每次都要喊她起来。当给她上课时,发现她注意力不集中,反映迟钝,我顿感手足无措,沮丧至极。直到2019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举办的2019年第一期特殊教育“送教上门”专题培训班培训,得到了比较专业系统的培训。对滕艳丽送教的第一个内容,教她做一些基本康复动作练习,接下来就教她认数、识字,由于她是言语智力残疾,接受能力很慢很慢,但她乐意地配合我上课,现在也认识了一些简单数字、汉字。随着滕艳丽年龄的增长,我进一步引导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记得第一次给她去帮妈妈到地里去拔草时,看到的情景是,连同农作物一起拔,后来又多次耐心地反复引导,终于得到好的效果。给滕艳丽送教已经三年了。如今的滕艳丽,懂得接送妹妹上下学,学会了洗碗,学会了砍柴火,学会了扫地;还能帮妈妈做简单的农活和手工活等。为鼓励她进步,我给她买了新书包、铅笔、作业本和水杯,她很高兴,笑脸如花。几年的辛苦付出终于有了收获,对于常人可能这不算什么,但对于我而言却是很大的收获。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三十年,这几年来,又担负着学校辖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送教上门工作,使我对残疾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或者是语言、或者是行为、或者是智力等障碍。他们是一群残疾孩子,他们也是祖国的花朵。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天南地北,盛开着一季的灿烂辉煌,让人们铭记着那美丽的容颜。

关上一扇窗,打开一扇门。谁来打开这群特殊孩子的人生幸福之门?几年来的送教上门工作,我深深爱上了这份特殊的工作,这份工作让我感觉到我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为爱坚守,为梦执着,我要为这群特殊的孩子叩开幸福之门,让幸福之光照亮他们的前程!

三、思考与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是决定“送教上门”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各地“送教上门”工作的实践操作形式各异,因此送教效果无法统一衡量。各地应根据地区差异制定“送教上门”操作流程和规范标准,从多元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角度来展开,以指导送教工作,提升送教质量。

(二)送教主体的多元化。

目前,“送教上门”工作的主体一般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但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的数量和力量都是有限的,应该发挥普校教师、社会机构、志愿者等作用,形成多元化的送教主体,提升送教的质量。

(三)形成具有域特色的送教模式

目前,很多地区都开始“送教上门”工作,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大,各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同,各地应该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送教工作,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送教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孝文 农村残疾少年儿童送教上门实施策略分析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