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最近和一些基层的同志接触,大家有一个普遍的疑惑:去年都在讲积极的财政政策,上级领导也要求各地GDP保持一定增幅,而且都已写进了地方发展规划当中。怎么,现在突然要刹车?要宏观调控?难道“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引资,理直气壮致富”这些口号错了?如果各级官员不抓“中心工作”,不抓“第一要务”,还干什么?

  • 标签: 中国 经济发展 政府 领导干部 政绩 资源
  • 简介:摘要脉管瘤是含有血管和淋巴的一种少见的血管-淋巴管畸形。多数病变出现于儿童,90%出现在颈部和腋窝,发生在纵隔较少见,其中前纵隔是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合并有脾脏脉管瘤的更为罕见,但影像表现具有特异性。本文通过报道1例前纵隔合并脾脏脉管瘤病例,重点介绍该病的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该病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纤维素性纵隔炎是一种纵隔良性疾病,是由纵隔中纤维组织增生引起。根据受累范围,分为肉芽肿性和非肉芽肿性两种亚型。肉芽肿性通常与感染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有关;非肉芽肿性可能是特发性的,或与自身免疫有关。这两种亚型均会出现与重要纵隔结构梗阻或压迫相关的体征和症状。CT增强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纤维素性纵隔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包括纵隔软组织浸润(伴或不伴钙化),伴有纵隔血管结构和/或呼吸消化道的压迫或阻塞。当在适当的临床背景下发现这些特征时,放射科医师就可以提出纤维素性纵隔炎的诊断。在初始和后续的影像学检查中,仔细评估对于排除潜在恶性肿瘤、评估疾病进展、识别并发症和评估治疗反应至关重要。

  • 标签: 纵隔炎 纤维素性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后纵隔苗勒管囊肿罕见,因部位特殊,临床、影像和病理均易误诊,准确诊断依赖于细致的组织形态学观察及特征性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本文介绍2例后纵隔苗勒管囊肿的临床、影像学特点、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探讨后纵隔苗勒管囊肿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成人肾外肾母细胞瘤(extrarenal Wilms′ tumor)很少见。发生在纵隔的肾母细胞瘤更加罕见。患者男,27岁,体检发现前上纵隔占位,肿瘤大小约14 cm×11 cm×5 cm,切面灰白、质软、分叶状,可见直径6 cm的坏死区域。镜下肿瘤由未分化的胚芽组织、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构成,可见胚胎性肾小管及肾小球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胚芽细胞弥漫强表达WT-1、CD56、PAX8;上皮成分表达WT-1、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CD56、PAX8,间质成分表达波形蛋白;均不表达胎盘碱性磷酸酶、CD30、甲胎蛋白、S-100蛋白、嗜铬粒素A、突触素、甲状腺转录因子1、OCT3/4、结蛋白,过碘酸雪夫染色阴性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EWSR1基因未发生断裂。

  • 标签:
  • 简介:纵隔畸胎瘤是纵隔肿瘤中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生率约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21.5%。由于存在良恶性之分,术前诊断及外科治疗手段的选择非常重要。作者就纵隔恶性畸胎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等方面的临床经验进行了阐述。

  • 标签: 纵隔肿瘤 诊断 诊断 鉴别 外科手术 恶性畸胎瘤 专家论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纵隔肿瘤的准确诊断。方法收集32例纵隔肿瘤的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胸腺瘤12例,胸内甲状腺6例,支气管囊肿4例,恶性淋巴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4例,畸胎瘤2例。CT定位准确率100%,CT诊断准确率达93.75%(30/32)。结论CT检查是诊断纵隔肿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纵隔肿瘤的发生部位、影像学特征及得当的检查方法,并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一般均能对纵隔肿瘤做出准确的诊断。

  • 标签: 纵隔肿瘤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肿瘤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50例该种病例病案资料,找出可以借鉴的经验。结果150例中手术切除140例,死亡2例,另9例为恶性肿瘤转入肿瘤科放、化疗。结论对该病,CT诊断作用最大,对术前良恶性的甄别,对术式决定意义重大。做好术前、中、后各项事宜,将会提升治愈率。

  • 标签: 原发性纵隔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女,61岁,2013年11月1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症状,活动时加重,遂来我院就诊,X线正位片示右下肺大片状高密度影(图1),考虑肺内占位性病变。上腹部MRI平扫见右下肺占位性病变,T1WI、T2WI呈高信号(图2,3),压脂呈低信号(图4),考虑脂肪瘤。查体:生命体征未见明显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血常规无异常。胸腔镜手术示右侧胸腔无明显粘连,

  • 标签: 脂肪瘤 纵隔肿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纵隔气肿诊断与治疗。方法对纵隔气肿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根据病因和轻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设法减轻患者疼痛和发病症状。

  • 标签: 纵隔气肿 诊断与治疗
  • 简介:纵隔镜手术是明确纵隔病变及其性质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颈部和胸骨旁小切口置入纵隔镜,直接对气管周围、气管隆突下及支气管区域的病变组织或肿大的淋巴结进行视诊、触诊和切除。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40多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它是胸外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常用技术之一,在国内则由于对其认识不足以及条件所限,开展较少。本文对其临床价值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纵隔镜手术 临床应用 胸骨旁小切口 纵隔病变 病变组织 气管隆突
  • 简介:患者女,57岁,主因半月前无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为黄色脓痰,伴咯血为少量鲜红色,有胸痛,无发热,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CT检查:纵隔旁椭圆形软组织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最大径约6cm,CT值45.4HU,病变与临近的心脏右房、下腔静脉界限清晰,

  • 标签: 纵隔疾病 外科手术 先天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60例纵隔肿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病例全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结果为治愈45例(75.0%),缓解11例(18.3%),恶化2例(3.3%),死亡2例(3.3%)。结论在纵隔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外科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其具有疗效明显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纵隔肿瘤 外科治疗 疗效
  • 简介:瘤细胞呈立方状,    纵隔恶性间皮瘤首先应与纵隔转移性癌鉴别,恶性间皮瘤呈双向分化

  • 标签: 例文献 文献复习 纵隔间皮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方法对患者使用腔镜微创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论术中应注意辨认重要的解剖标志,如认清楚上腔静脉、无名血管、膈神经、主动脉弓等标志,不得损伤。避免不必要的大出血。

  • 标签: 胸腔镜 纵隔肿瘤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