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先天性子宫畸形用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10月本院接诊且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检查(A组)的先天性子宫畸形病患120例,所有病患都在入院后接受经阴道宫腔镜(B组)与三维超声成像(C组)检查,综合分析120例病患上述3种检查的结果,并作比较。结果B组和C组不同子宫畸形类型检查的结果具有一致性,而A组和B、C两组间的差异则十分显著,P<0.05。宫腔镜检查的缺陷在于无法明确纵膈子宫的程度,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则无法有效鉴别诊断单角子宫和纵膈子宫。结论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病患施以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检查,安全可靠,重复性好,诊断准确性高,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宫腔镜 三维超声成像 诊断价值 先天性子宫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三维超声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效果及确诊率。方法在2017年2月12日至2018年2月12日期间选取70例疑似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为研究人员,且均进行三维超声检查,随后分析三维超声的诊断价值性和诊断正确率。结果三维超声对不全纵膈子宫的诊断正确率为96.15%,对完全纵膈子宫的诊断正确率为94.74%,对双角子宫的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双子宫的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残角子宫畸形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单角子宫诊断正确率为100.00%。同时其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敏感度、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6.30%、87.50%、12.50%、3.70%。结论对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实施三维超声检测,能够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确诊率。

  • 标签: 三维超声 先天性子宫畸形 诊断 确诊率
  • 简介:目的探讨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合并生殖道畸形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确诊的青春期EMs患者71例,其中合并生殖道畸形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例青春期EMs中合并生殖道畸形15例(21.1%),均为梗阻性畸形,与无畸形者相比,其就诊年龄较小(P〈0.05)。就诊时主要症状是痛经进行性加重或周期性腹痛伴原发性闭经(80%)。盆腔超声术前诊断与手术诊断相符率达80%,核磁共振达90%,合并泌尿系统畸形8例。内异症病变部位以卵巢为多见(73.3%),根据r-AFS标准分期:Ⅱ期6例,Ⅲ期5例,Ⅳ期4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清除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联合宫腔镜或阴式手术解除生殖道梗阻,随访13例,腹痛症状缓解12例,复发1例。结论青春期EMs合并生殖道畸形常见症状为痛经进行性加重、周期性腹痛伴原发性闭经,常合并泌尿系统畸形,盆腔彩超及核磁共振有助于诊断,及时手术解除梗阻预后良好。

  • 标签: 青春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 生殖道畸形 泌尿系统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在子宫畸形合并早孕人工流产术及不全流产清宫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患有子宫畸形合并早孕行人工流产术及不全流产清宫术的12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B超检查,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进行一次,手术成功率为100.0%,没有一例患者出现清宫不全、漏吸、人流不全以及子宫穿孔等现象,手术进行顺利,子宫内操作时间在3-12min,平均时间为(6.3±2.1)min。结论子宫畸形合并早孕行人工流产术及不全流产清宫术采用B超检查时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B超 子宫畸形 早孕 人工流产术 不全流产清宫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中应用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子宫畸形疾病患者,总计80例,全部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包括经阴道二、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患者知情同意。比较超声检查后不同类型子宫畸形检查情况以及诊断效能。结果:完全型纵隔子宫、双子宫等诊断情况接近P>0.05,不完全型纵隔子宫、弓形子宫诊断结果差异显著P

  • 标签: 阴道三维超声 子宫畸形 诊断价值 畸形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纵隔气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5年7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5例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纵隔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2~54岁。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5例患者均经颈部切口行甲状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清扫术,均于术后第1天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部肿胀、胸痛及皮下气肿,经胸部CT增强扫描确诊为纵隔气肿,5例均予对症治疗,并经颈部切口置单腔乳胶管引流,治疗后5例患者症状缓解,气肿吸收,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甲状腺切除术后短期出现颈部肿胀、胸痛及皮下气肿的患者应警惕此并发症的可能,及时行颈胸部CT增强扫描可明确诊断,经对症治疗多可痊愈,伴随压迫症状时应尽早行经颈部切口置管引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纵隔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19年7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就诊的30例纵隔脂肪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其中,男19例,女11例;中位年龄2.9岁。按手术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腔镜手术组(14例)和开放手术组(16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并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儿表现为咳嗽15例,偶然发现纵隔占位9例,呼吸困难4例、颈部包块4例、霍纳综合征2例。按纵隔四分法,肿瘤位于上纵隔11例,后上纵隔6例,后纵隔5例,前纵隔3例,前上纵隔3例,其他位置2例。术前CT、MRI检查表现为含有脂肪和软组织混合密度的不均匀肿块。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中位手术时间为72.5(25.0~230.0)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4(2~400)ml,中位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为4(2~17)d,中位住院时间为8(4~30)d。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局限型脂肪母细胞瘤24例,弥漫型脂肪母细胞瘤6例。腔镜手术组14例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2~5)ml、65(25~115)min和5.5(3~11)d,开放手术组16例患儿上述指标分别为10(2~400)ml、77.5(60~230)min和7.0(5~23)d,前者均较后者少和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有26例(86.7%)患儿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7年(2个月~12年),25例术后恢复良好,未见恶性变或转移。1例术后7个月复发,因肿瘤无压迫症状,密切随访中,未再次手术。结论发生于纵隔内的脂肪母细胞瘤临床较为罕见,影像学检查是重要的辅助手段,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案,术后通常无需联合化疗或放疗。

  • 标签: 脂肪母细胞瘤 纵隔 儿童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纵隔毛霉菌病累及心脏病例。患儿男,11岁。CT平扫示纵隔内不规则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分界不清。CT增强示病变中等、均匀强化;左、右心房壁,房间隔均明显增厚;左心室表面可见多发椭圆形结节,薄壁环状强化;上腔静脉周围可见厚度均匀的软组织包绕。患儿经抗真菌治疗后症状消失。

  • 标签: 毛霉菌病 纵隔 心脏
  • 简介:摘要患者男,52岁,因“劳累后呼吸困难2个月,发现皮肤结节1个月”于2016年5月就诊我院,皮肤结节病理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EBUS-TBNA)淋巴结病理符合结节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皮肤结节缩小消失,但纵隔淋巴结进行性增大,经验性抗结核治疗后病变吸收,最终诊断结节病合并结核感染可能性大,抗结核疗程18个月,随访5年病情稳定。

  • 标签: 皮下结节 淋巴结肿大 结节病 结核感染
  • 简介:摘要髓外造血是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在骨髓外的扩增和分化,病理性髓外造血常伴有骨髓纤维化和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健康患者出现病理性髓外造血称为特发性髓外造血,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于后纵隔的特发性髓外造血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了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 标签:
  • 简介:正常胸片纵隔两侧边缘清楚锐利,病理情况下它可以变得模糊。究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肺部病变所致,如肺炎、胸水、纤维粘连等。它们虽使胸片正位纵隔边缘模糊,但正常的纵隔解剖结构没有变化。当肺叶切除后,纵隔的移位和旋转是造成纵隔边缘模糊的主要原因。作者收集近期资料完整的肺叶切除术后8例胸片作回顾性分析,观察纵隔边缘X线表现,并讨论其变化与纵隔解剖学变化的关系。病例1:男64岁,右上叶中央型肺癌作右上叶切除术后第3天、7天分别摄全胸片后前立位片,见纵隔中线右移约2.5cm,右上纵隔边缘模糊不清,左侧纵隔边缘清楚锐利(图1)。

  • 标签: 肺叶切除 X线 胸片 主动脉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恶性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手术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3月月至2011年3月期间66例恶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手术方法。结果术后1年生存率为92.42%,3年生存率为48.48%,5年生存率为24.24%,8年生存率为9.09%。结论临床应根据体格检查、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纵隔肿瘤的起源、良恶性等信息,然后科学制定手术方案提高临床手术的治疗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纵隔型肺癌的CT表现特征,探讨纵隔型肺癌与纵隔肿瘤的CT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影像学诊断为纵隔型肺癌的CT影像表现,观察病变生长部位、形态、边缘及肺内改变等影像学表现。结果经病理学证实纵隔型肺癌共有16例,误诊4例,其中磷癌11例,小细胞癌2例,腺癌3例。误诊病例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瘤、胸腺瘤、孤立性纤维瘤;16例纵隔型肺癌的肿块大部分紧贴纵隔生长或大部分位于纵隔内,前上纵隔13例,中纵隔4例,下纵隔3例,前中纵隔5例,后纵隔2例;12例呈不规则状,其中8例肿瘤边缘呈分叶状、瘤肺界面毛糙,4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较光整,4例可见典型短毛刺或棘状突起,11例密度不均、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其中6例病灶中央明显液化坏死,9例有邻近胸膜凹陷征。结论纵隔型肺癌虽易误诊,但其CT表现仍具有一定特征性,认真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合该病的相关临床特点,可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其病理类型可能与地域有相关性。

  • 标签: 肺癌 纵隔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淋巴瘤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择性收集山东省立医院近8年胸外科诊断为原发性纵隔淋巴瘤的24例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并电话随访观察其预后。结果男11例,女13例。发病年龄21-66岁,平均42.25岁。23例因各种症状就诊,1例体检发现,其中上腔静脉综合症10例,胸痛10例,咳嗽6例,面、颈部肿胀6例,腹股沟肿块2例,6例有心包积液,2例肺受侵犯,1例有脾肿大,3例有骨髓浸润。本文首次就诊时有四例误诊病例,其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被误诊为纵隔型肺癌2例,侵袭性胸腺瘤1例,结节病1例。6例手术,其中3例手术治疗,该3例患者为孤立性结节,术前未明确诊断,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良好。3例手术加放化疗,18例通过穿刺等方式明确病理后采用放化疗。在本组病例中患者总体五年生存率为62.5%,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五年生存率为60%。18例术后病理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为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原发纵隔弥漫大B细胞患者16例(66.67%),富于淋巴细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2例(8.33%),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2例(8.33%),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4例(16.7%)。结论原发性纵隔淋巴瘤首次就诊容易误诊;原发性纵隔淋巴瘤的病理类型中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对于术前诊断未明的纵隔结节手术完全切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备手术指征。对于晚期病例需要扩大切除术前或术中需要先明确病理,以采取最佳的治疗方式;原发性纵隔淋巴瘤的总体预后不良,手术治疗有一定效果,与一般内科治疗效果差别不大,但因样本较少,需要进一步大样本试验验证。

  • 标签: 原发性纵隔淋巴瘤 诊断 治疗 随访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对纵隔髓外造血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减少临床误诊的发生。方法通过检索国内文献报告的纵隔髓外造血病例,荟萃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文献共筛选出纵隔髓外造血个案报道论文23篇,加上本院治疗1例共计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21~62岁,平均44.3岁;有贫血相关记录者25例,2例无贫血,合并有贫血病史者23例(88.46%);脾脏肿大11例,脾切除4例;有临床症状记录者12例(46%),胸痛6例,乏力4例;病灶为多发者20例(76.9%),多发病灶发生于脊柱两侧者16例(80%);所有病灶均位于后纵隔。手术切除后确诊者17例(65%),穿刺活检确诊者8例,通过贫血病史结合CT表现临床诊断者1例。结论纵隔髓外造血是良性改变。好发于中年贫血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且大部分患者无症状。病灶位于后纵隔,好多发,并常在纵隔两侧同时出现。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诊断与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合并贫血者通过输血治疗纠正贫血可减少复发风险。该病预后良好。

  • 标签: 髓外造血 纵隔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大前上纵隔肿瘤的外科诊疗手段及经验。方法通过对本院2013—2018年收治的34例巨大前上纵隔肿瘤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3例患者行肿瘤偏向侧前外侧切口+胸骨横劈切口,21例患者行正中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手术切口的手术指标(肿瘤最大直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34例巨大前上纵隔肿瘤患者均进行了手术切除:13例患者行肿瘤偏向侧前外侧切口+胸骨横劈切口手术,根治性切除12例,姑息性切除1例,根治性切除率为92.3%;21例患者行正中开胸手术,其中根治性切除18例,姑息性切除3例,根治性切除率为85.7%。34例患者中胸腺鳞癌3例,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胸腺瘤14例,肉瘤3例,成熟畸胎瘤7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3例,精原细胞瘤2例,甲状腺肿1例。前外侧切口+胸骨横劈切口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大于正中开胸组(均P<0.05),肿瘤最大直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与胸骨后壁紧密、肺组织受侵犯的巨大前上纵隔肿瘤,肿瘤主体偏向侧行前外侧切口+胸骨横劈切口可作为手术切口手术视野和安全性更高。结论手术是巨大前上纵隔肿瘤首选治疗方法,术前增强CT对于手术方式及风险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手术切口的选择对手术成功有重要辅助性作用。

  • 标签: 巨大前上纵隔肿瘤 前纵隔肿瘤 手术切口 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