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胆囊部分切除与腹腔胆囊切除的效果。方法:实验时间: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实验样本:复杂胆囊患者94例,随机划分47例是观察组(腹腔胆囊部分切除),47例是对照组(腹腔胆囊切除)。观察术后临床指标和并发症的结果。结果:对比术后临床指标和并发症的结果,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对复杂胆囊炎,腹腔胆囊部分切除对比腹腔胆囊切除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部分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
  • 简介:2009年5月24日上午.山东大学腔微创外科研究所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经阴道胆囊切除。1病例介绍患者女,47岁,2年前查体时发现胆囊息肉,近期偶感上腹部不适,于兖矿集团总医院就诊,查体发现息肉增大直径超过1cm,患者要求手术治疗。12年前该患者曾行下腹部输尿管结石取出,因其瘢痕体质,经多学科专家多次讨论斟酌,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及要求,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自然腔道 内镜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腹腔筋膜全子宫切除与经腹全子宫切除及阴式全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1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妇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行腹腔筋膜全子宫切除(A组),30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B组),30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C组)。对比三组患者术前、中和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组和C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少,术后体温恢复较快、肛门排气早、疼痛明显减轻、住院时间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筋膜全子宫切除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极大地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 简介:患者男,52岁。因发现颈前部肿块1年余。于2006年2月27日入院。体检:颈前区偏右下方隆起,可触及5cm×4cm的包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随吞咽活动上下移动。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右叶中下部腺瘤伴液化。临床诊断右甲状腺腺瘤囊性变。2006年3月1日在气管插管全身吸入麻醉下进行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在上胸和颈前部皮下注射膨胀液(50ml生理盐水加肾上腺素1mg)。于双侧乳头连线中点横形切开皮肤约1.2,插入无损伤分离棒,在深筋膜和颈阔肌下钝性分离面积约为18cm×12cm的腔隙。

  • 标签: 内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 甲状腺腺瘤囊性变 无瘢痕 颈部 甲状腺右叶 吞咽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下结肠息肉切除患者术后护理要点及相关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收治的159例无痛下结肠息肉切除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前、中、术后的护理。结果151例(95%)均无出血、穿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4%)存在出血现象,2例(1%)引起穿孔。结论对无痛下结肠息肉切除患者完善术前准备、中配合、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无痛 电子内镜 结肠息肉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小儿结肠息肉黏膜下切除(EMR)的护理。方法对32例小于8岁的结肠息肉患儿在内下行EMR,并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3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息肉切除,无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EMR是治疗小儿结肠息肉安全、可靠的方法,熟练的医护配合和积极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内镜 黏膜下切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鼻下经口腺样体切除的疗效和优点。方法在小儿鼻下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经口行腺样体切除50例,治疗由腺样体肥大引起的睡眠呼吸障碍、鼻阻塞和咽鼓管功能障碍等。结果术后腺样体切除干净,鼻咽结构正常,无出血、咽鼓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6月~18月,患儿症状消失。结论小儿鼻下经口腺样体肥大切除手术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鼻内镜 腺样体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黏膜切除(EMR)对消化道浅表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92例患者经检查发现消化道表浅病变,并用超声(EUS)探查证实明确病变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后,择期选择单独直接圈套切除、EMR—L、EPMR或联合以上方法切除病变。病变标本固定、标注后送病理检查。结果EMR耗费时间为10~75分钟,平均为(32士2.5)分钟。病理结果为息肉、消化道早期癌及中、重度异型增生、黄斑瘤、粘膜肌层来源的平滑肌瘤、异位胰腺、低/高级别上皮或粘膜瘤变、类癌、纤维瘤、Peutz-Jeghers综合征。并发症包括出血和穿孔;随访1一36个月,无1例复发或癌变。结论黏膜切除治疗消化道浅表病变安全有效,尤其是对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老年患者效果好、易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和深人研究。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消化表浅病变 治疗 微创
  • 简介: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手术的方法、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乳人路甲状腺切除6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4例、甲状腺腺瘤2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6例和甲状腺癌1例。结果成功完成手术60例,2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26.2±27.0)min,中失血平均15.5ml,均未输血。术后2d~3d拔除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1d,平均住院费用为14510元,本院同期开放甲状腺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平均为4700元,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肿瘤切除11例,甲状腺单叶次全切除23例,双叶次全切除27例,甲状腺癌根治性切除1例。甲状腺肿块长径最大4.0cm。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随访,失访2例,58例随访3—60个月(平均20个月),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小结节,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术后无复发。患者均对手术美容效果满意。1例甲状腺癌目前仍生存,并继续随访。结论经胸乳入路甲状腺切除是一种安全而可行的手术方法,手术视野清晰,显露神经清楚,具有显著美容效果。但该方法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费用较开放手术高,因此仍有待改进。

  • 标签: 内镜 甲状腺 甲状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黏膜切除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5月我科共收治结、直肠息肉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黏膜切除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1、3、6、12个月进行复查和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在结、直肠息肉患者166例中,共切除息肉225颗,其中,有1例患者的息肉不能完整切除外,余下的全部完整切除切除完整率99%,6例患者切除组织表面有少量渗血,经电凝止血后无渗血。结论黏膜切除治疗结、直肠息肉安全、经济、疼痛少、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内镜黏膜切除术 结直肠息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保胆息肉切除治疗胆囊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9月—2019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保胆息肉切除治疗的25例胆囊息肉病例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手术完成情况、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单发息肉13例、多发息肉12例,单纯胆囊息肉13例、合并胆囊结石12例,息肉最大径0.2~1.5 cm。1例(4%)经胃开窗进入腹腔后,因腹腔严重黏连,探查未见胆囊,终止操作,手术失败;其余24例(96%)成功接受保胆息肉切除治疗,手术时间(67.1±26.8)min(35~140 min),术后中位住院时间4 d(2~5 d),无迟发性出血、迟发性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腹腔脓肿等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0~23个月),无患者失访,无息肉复发,无金属夹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保胆息肉切除治疗胆囊息肉安全且短期疗效显著,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 标签: 内窥镜 胆囊息肉 保胆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行垂体瘤切除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对25例经鼻行垂体瘤切除的手术配合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脑垂体瘤一次性切除成功,无一例并发症。结论经鼻下垂体瘤切除手术具有安全、简便、手术效果好、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中严格无菌操作和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鼻内镜 垂体瘤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为探究下粘膜切除在治疗结肠息肉手术时,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从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所有患者中选择100例结肠息肉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模式。两组患者行EMR,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的焦虑评分、并发症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术后焦虑评分、并发症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下粘膜切除治疗结肠息肉的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结肠息肉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下黏膜切除治疗胃息肉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于2021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66例在该院接受下黏膜切除治疗的胃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33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研究组患者(1.15±0.24)分低于参照组(2.17±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31,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97%)显著高于参照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2,P<0.05)。结论 对行内下黏膜切除治疗的胃息肉患者予以康复护理,能够减轻术后疼痛、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 胃息肉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无痛下胃肠息肉切除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至我院接受无痛下胃肠息肉切除的患者共13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接受无痛下胃肠息肉切除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无痛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 综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粘膜切除(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4月-6月收治的84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分别选择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依从性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EMR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他高依从性,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结肠息肉 并发症 依从性
  • 简介:LS术前可应用脾动脉栓塞,John〔5〕游离脾脏的顺序为脾下极、脾门血管、上极血管,脾切除后ITP复发的主要原因是中遗留副脾

  • 标签: 脾切除术 腹腔镜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胆囊切除临床诊疗体会。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2014年10月间腹腔胆囊切治疗的24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45例病人中,顺利完成手术237例,5例因胆囊周围粘连严重转开腹,2例发生胆囊动脉和肝右动脉出血,中处理成功未中转开腹,1例因炎症较重,解剖关系辨认不清至胆总管横断伤,中及时发现并中转开腹,在直视下行胆总管修补,胆总管内置“T”管,术后支撑6个月拔管,手术时间前期约90~120分钟左右,近两年逐步缩短至50分钟左右,住院时间平均约3~5天。213例术后随诊均无发热、黄疸等症状。结论严格掌握LC手术适应证,加强基本功训练,熟练掌握手术器械,严谨的学术态度,果断及时地中转开腹手术是避免和处理LC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 腹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