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儿科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患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9月儿科急诊实施急救的80例患儿为护理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平均纳入对照组(n=43)和标准组(n=43),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方式,标准组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结果两组抢救患儿家属满意率对比,标准组(100%)优于对照组(86.05%)(P<0.05)。结论对急救患儿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满意程度,相比于常规急救护理方式,具有更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科标准化 急救护理流程 患儿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此次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患儿8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护患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情况,评估并计算各组发生护患纠纷概率及患儿家属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出现护患纠纷的概率较对照组相比更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此次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儿科开展护理工作期间重视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能够提高患儿依从性,预防纠纷情况发生,提高满意度。

  • 标签: 护患沟通技巧 儿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采用百令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47例,采用缬沙坦治疗,实验组47例,采用百令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肾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好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采用百令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有助于患者肾功能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百令胶囊 缬沙坦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椎病患者通过射频消融术干预后联合颈部肌群抗阻运动护理对其颈椎功能和疼痛改善的影响。方法:时间范围在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之间,病例总数150例,借助电脑随机数字法来将其均等分成常规组组以及研究组,两组病例通过射频消融术实施治疗干预,在此基础上,常规组通过基础护理来进行辅助干预,研究组则通过颈部肌群抗阻运动护理措施来进行辅助干预,针对两组病例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的颈椎功能、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各项维度得分和常规组相比较,显著更高,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得分下降更为显著,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以通过颈部肌群抗阻运动护理结合射频消融术来对颈椎疾病进行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疼痛感知,同时加快颈椎功能实现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病 射频消融术 颈部肌群 抗阻运动 颈椎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术后的肩周炎患者开展康复护理的临床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2月-2024年2月期间收治的肩周炎患者78例,将开展一般护理的38例作为对照组,另联合开展康复护理的40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护理后患者疼痛程度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患者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Neer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占比更高(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改善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术后肩周炎患者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康复护理 肩周炎 臂丛麻醉 手法松解术
  • 简介:摘要: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医学界对内膜癌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分子分型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不断涌现出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将介绍内膜癌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以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内膜癌诊断 治疗的 最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预防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健康教育和预防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抗凝药物使用依从性、抗凝药物应用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健康教育 预防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品管圈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进行研究,观察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由我院接诊的8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为本课题研究样本,随机平均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分别为40例。以护理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研究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护理干预,通过比较相关数据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结论 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实施品管圈护理,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优势。

  • 标签: 品管圈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与危重患者器官功能障碍和预后的关系,评价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Ⅲ)中2001年至2012年的35 860例患者的相关记录。依据PLT将患者分为PLT减少组(PLT<100×109/L)、PLT正常组(100×109/L≤PLT≤300×109/L)和PLT增多组(PLT>300×109/L)。本研究纳入18岁以上且89岁以下的成年患者,排除存活时间少于24 h、缺失生命体征记录或PLT的患者。结局事件为患者住院死亡。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存活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结合重要的预后因素建立列线图以预测重症患者住院预后情况,并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值)评估列线图辨别力。结果与PLT正常组及PLT增多组比较,PLT减少组患者的器官功能障碍明显加重,患者的SOFA评分[3(2,5) vs. 2(1,5) vs. 7(5,9)]、SAPS-Ⅱ评分[31(23,41) vs. 32(23,42) vs. 38(30,50)]、住院病死率(35.0% vs. 45.2% vs. 54.7%)、机械通气率(50.3% vs. 41.4% vs. 62.8%)和肾脏替代治疗率(1.3% vs. 1.3% vs. 6.0%)均明显更高(均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PLT减少是住院患者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PLT<100×109/L的风险比为1.477,95%CI为1.347~1.691,P<0.01。以上述指标构建列线图,列线图的AUC为0.744。结论PLT减少是影响重症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后指标。PLT相关的列线图有良好的区分度,有可能帮助临床医生评估住院患者预后结局。

  • 标签: 血小板计数 危重病 死亡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伴有乳头状结构的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患者女,56岁。因枕叶占位切除术后17年头晕、头痛入院,外院CT平扫示枕叶占位伴梗阻性脑积水,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右侧侧脑室内囊实性血供丰富的占位性病变,考虑脉络丛乳头状瘤可能。低倍镜下,肿瘤与周围脑组织境界清楚,90%以上区域排列呈乳头状,胖梭形或立方状瘤细胞围绕血管,且远离血管轴心,近血管轴心可见一无细胞区。血管壁玻璃样变性明显。高倍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无序,细胞密度高,由单一形态的胖梭形或立方细胞组成,细胞胞质稀少,细胞核呈卵圆形,染色质致密,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均表达STAT6、CD34,不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SSTR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Olig2、孕激素受体、S-100蛋白、广谱细胞角蛋白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病理诊断为伴有乳头状结构的SFT(3级)。本例肿瘤几乎全部排列呈乳头状,不管颅内或颅外的SFT,乳头状生长模式非常罕见,与颅内原发乳头状肿瘤及转移性乳头状癌鉴别诊断挑战巨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原发性肝样腺癌伴肝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分析3例胃原发的肝样腺癌伴肝转移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年龄分别为61、63、77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内镜示胃内新生物,腹部CT示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实验室检查血清甲胎蛋白均升高。镜下胃内肿瘤细胞排列腺管状、乳头状、梁巢状,肝转移灶内肿瘤细胞以实性巢状排列为主伴片状坏死,高倍镜下肿瘤细胞边界清楚,体积大,多角型,异型性明显,胞质透明或含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异型明显,空泡状,核仁明显。免疫表型:胃及肝内肿瘤均表达甲胎蛋白、Glypican-3、HepPar-1、SALL4、细胞角蛋白7、Villin、SATB2,其中1例HER2(3+),Ki-67阳性指数80%以上。结论肝转移肝样腺癌同时伴血清甲胎蛋白升高,与肝细胞癌具有相似的临床病理特征,对于首发时已肝转移的肝样腺癌与肝细胞癌鉴别诊断更具有挑战性,明确诊断需综合临床、影像、病理等多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丹参是临床常用的中药,其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其临床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当前,丹参的伪品及混淆品也逐渐增多,这对临床用药安全带来严重影响。总结了丹参的性状,对丹参与常见伪品、混淆混淆品的鉴别要点综述如下。

  • 标签: 丹参 伪品 常规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应用焦点式心理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68例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患者护理工作,实验组34例,采用焦点式心理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进行患者护理工作,对比两组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力状况等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通过应用焦点式心理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护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很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焦点式心理护理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钠治疗消化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46例为消化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23)、B(n=23)两组,分别给予奥美拉唑及泮托拉唑钠治疗,并进行护理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3月-2021年3月。结果 B组临床疗效高于A组,再出血率、住院时间、消化功能恢复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均低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钠治疗消化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兼具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还可以加快患者消化功能康复速度,并明显缩短出血时间。

  • 标签: 泮托拉唑钠 消化溃疡 消化道出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筛检中应用鼻拭子与咽拭子产生的实际作用。  方法:选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筛检中同时进行鼻拭子与咽拭子两种方法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住院患者,共88例。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鼻拭子取样标本检测后阳性率和咽拭子样标本检测后阳性率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拭子与咽拭子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筛检中均能够有效发挥作用,能够及时控制病原蔓延。

  • 标签: 鼻拭子 咽拭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筛检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特利加压素联合泮托拉唑对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8例2020年11月~2021年11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依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特利加压素联合泮托拉唑对患者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式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血次数、输血量、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特利加压素联合泮托拉唑联合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单采用泮托拉唑治疗相比临床效果更好,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特利加压素 泮托拉唑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本次对照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探究护理干预工作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预期性呕吐现象的影响,采用对照实验方法,实验对象为天津肿瘤医院空港医院肿瘤内科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恶性肿瘤预期恶心呕吐患者,利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类,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工作,实验组则在其基础上进行持续性护理干预工作。在护理一段时间后进行预期性恶心呕吐评分等参数的对比。结果发现进行干预后,有效降低了焦虑自评和抑郁自评的得分,并且降低了恶心呕吐的发生频率,降低了其消极影响。因此,对恶性肿瘤患者出院后实行持续性护理干预工作,对于提升患者的护理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药物反应方面都可以发挥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恶性肿瘤 预期性 恶心呕吐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在普外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来对普外科60名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分析,对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使用PICC进行治疗的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7%;结论:PICC的成功率与护士的操作熟练度有直接关系,在置管后,需要通过严密的观察来预防相关不良反应。

  • 标签: PICC 普外科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进行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对其进行急诊综合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68例2020年2月-2021年2月接诊的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34例。其中,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参照组,接受急性综合护理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研究组方案下有更高的满意度和生存质量,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在进行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对其进行急诊综合护理措施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适合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急诊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